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川普在4月「解放日」宣布的關稅措施,讓亞洲經濟體首當其衝,成為受創最重的地區。從日本這樣的傳統美國盟友,到橫跨東南亞的東協集團,許多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導向經濟體都在8月1日截止期限前拚命搶救,希望能談出更好的條件。

▲專家指出,川普的關稅還有變動的可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盟友表現相對亮眼
根據《BBC》1日報導,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美國的鐵桿盟友們算是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日本和南韓原本在4月面臨25%的重稅威脅,畢竟兩國的汽車和半導體產品對美國消費者來說不可或缺,加上雙方都有重要的軍事合作關係。再經過積極斡旋,兩國都派遣貿易代表團前往華府談判,成功趕在7月底前將關稅降到15%。
川普在當地時間7月22日還大讚與日本達成的協議是「史上最大貿易協定」;與南韓的協議則是在7月30日正式公布。
台灣作為全球主要半導體製造商之一,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盟友,關稅也從4月的32%大幅調降到20%。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台灣的晶片產業是否會面臨個別的產業關稅。總統賴清德今(1日)表示,目前的稅率是「暫時性的」,因為與華府的談判還在持續進行中。
澳洲則是在4月面臨10%關稅,目前看起來暫時躲過一劫,沒有被調高;但鄰國紐西蘭就沒這麼幸運了,稅率從10%漲到15%。對此,紐西蘭貿易部長麥克雷(Todd McClay)直言國家受到「不公平懲罰」,已要求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通話,準備「開始為較低關稅進行討論」。

▲賴清德強調,對美關稅仍在協商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印兩大國各有盤算
雖然中國沒有出現在這次的公告中,但最近幾個月,北京和華府的外交談判明顯加強,從5月的日內瓦、6月的倫敦,到本週稍早的斯德哥爾摩,雙方密集會談。
報導指出,北京可能希望美國繼續暫停對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出口管制,作為交換條件是維持稀土礦物的穩定供應;而美國方面,預期會向中國施壓,要求遏制芬太尼生產、改善美企市場准入、增加對美國商品和農產品的採購,並鼓勵更多中國對美投資。
另外,雙方已同意貿易戰休兵於8月12日到期。
至於一直被川普形容為「好朋友」的印度,則面臨25%的商品進口關稅,還因為購買俄羅斯石油和武器被處以「懲罰」。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7月31日直接點出,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仍是印美關係中的「摩擦點」;不過相比4月最初提議的27%關稅,25%已經算是略有下降。
東協國家兩樣情
而東南亞國家在這次關稅風暴中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當川普在4月2日拋出關稅數字時,沒有任何地方比這個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地區更為衝擊。從泰國和越南的電子產品出口商,到馬來西亞的晶片製造商和柬埔寨的成衣工廠,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
在東協10國中,越南動作最快,是第一個與美國談判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達成協議的,成功將關稅從46%降到20%。
根據最新清單,大部分國家包括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現在都面臨19%到20%的關稅;汶萊則稍微高一些,是25%。

▲日本與南韓都面臨15%關稅,圖為日本首相石破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最慘的是寮國和緬甸,被課徵40%的第二高關稅,其較高稅率背後的理由不明。但辛里希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貿易政策主管艾姆斯(Deborah Elms)分析,它們有限的市場准入、低購買力,以及與中國的密切關係,可能都影響了白宮的決定。
相對來說,新加坡就幸運多了,關稅維持在10%不變,畢竟這個城市國家從美國的進口比出口來的多。
印太國家表現不一
在更廣泛的印太地區,各國的關稅待遇也大不相同。巴基斯坦拿到19%的關稅,是所有南亞國家中最低的,遠低於宿敵印度。隨著川普第二任期下兩國關係升溫,巴基斯坦甚至在6月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相對較低的關稅預期將大大促進巴基斯坦的紡織業,因紡織品佔該國總出口近60%,而且大部分都銷往美國。
同時,巴基斯坦在紡織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等,都被課徵更高關稅。
專家提醒:關稅可能隨時變動
不過辛里希基金會的貿易政策主管艾姆斯提醒,現在所宣布的稅率並非最終版本,並說道:「行政命令表示總統保留變更權利,可根據對話或變化事件進行修改。所以首先,總統可以做出任何他想要的決定;其次,他給了各機構相當大的自由度,以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處理貿易障礙。」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