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趕在美國總統川普設定的8月1日關稅大限前夕,美韓雙方成功敲定新貿易協議,避免更嚴峻的貿易衝突。根據協議內容,美方將對南韓進口商品徵收15%關稅,亦守住了國內最具爭議的稻米與牛肉關鍵防線。

▲南韓總統李在明將赴美與川普會面。(圖/翻攝自李在明臉書)
川普喊:南韓將投資美3,500億美元
川普在自家媒體Truth Social發文宣布,「美國與大韓民國已達成一份完整且全面的貿易協議」,並透露南韓將提供高達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4兆元)的投資,並表示:「這是一筆大交易,韓國會購買價值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液化天然氣與其他能源產品。」
根據《韓聯社》31日報導,這筆鉅額投資中,包括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5兆元)的「造船合作基金」,涵蓋造船、維修、零件等領域,另外還有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元)將用於半導體、核電、電池與生技等高科技產業。韓方強調,這些基金多數會以貸款或擔保形式操作,直接投資比例較低。
汽車關稅降低、半導體獲「最惠國待遇」
在關稅方面,雙方同意原先預定8月1日起生效的25%關稅將調降為15%。南韓汽車出口美國也將適用同一稅率。引述《路透》31日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X平台上表示,韓國出口到美國的半導體與藥品將不會遭到比其他國家更嚴格的待遇,享有「最惠國待遇」;但鋼鐵、鋁與銅則未納入此次協議中,仍維持原有稅率。
南韓總統李在明在臉書上表示,這項協議「消除了出口的不確定性」,強調韓國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關稅水準「並不吃虧」。他也透露,川普已邀請他在兩週內訪問白宮,進行首次領袖會晤。

▲川普貼文指與南韓協商的內容,包括農產品在內;遭韓方否認。(圖/翻攝自川普的TruthSocial)
南韓守住農產品底線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川普一如既往打模糊戰,在社群平台上暗示南韓農產品市場可能開放。對此,南韓總統府政策室長金容範表示:「我們將此理解為政治領導人的表達方式,實際主導協商的官員之間,並未針對此部分達成任何協議。」
再次明確強調:「我們沒有追加開放稻米與牛肉市場。」金容範指出,雙方在這項議題上一度爆發激烈爭執,但韓方最終守住底線,並未讓步。
對於外界質疑部分條款可能對美國偏袒,金容範則解釋:「我們精準參考日本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內容,並加入更多安全機制。」他補充說,相較日本提供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兆元)的對美投資,韓國的實質投資規模(扣除造船基金)只有約其36%。
川普關稅衝擊已現
自川普在4月對韓國暫時提高關稅後,南韓經濟已感受明顯壓力。《CNN》31日報導指出,根據官方數據,今年第一季南韓GDP年增率出現-0.1%的負成長,為四年來首見。因此,若實施25%關稅,經濟打擊恐更嚴重;也成了南韓盡力在協商中避免出現的狀況。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