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血型飲食」(Blood Type Diet)曾掀起風潮,現在卻被打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血型飲食」(Blood Type Diet)在健康養生圈掀起一陣風潮,更在各大社群平台引發激辯討論,該方法強調依據個人血型選擇日常飲食,藉此有助減重、增強免疫力與改善消化系統。不過,這套理論雖然吸引不少民眾爭相嘗試,卻也受到許多權威醫師與營養專家的質疑,認為其缺乏足夠的科學實證。

▲自然療法認為不同血型(A、B、AB、O)的人擁有不同消化酵素、免疫反應與基因特性,因此應該吃不同的食物來維持健康。(圖/翻攝自Pixabay)
血型飲食是什麼?源自自然療法醫師的理論
「血型飲食」由美國自然療法醫師Peter D'Adamo於1996年首度提出,並出版著作《Eat Right 4 Your Type》。他主張不同血型(A、B、AB、O)的人擁有不同消化酵素、免疫反應與基因特性,因此應該吃不同的食物來維持健康。
O型血「獵人型」:適合高蛋白飲食,如紅肉與深色蔬菜,應避免乳製品與穀物。另可配合高強度運動,如重訓、有氧等提升整體健康度。
A型血「農耕者型」:建議素食為主,攝取大量蔬菜與豆類,避免肉類。另可配合瑜伽、太極、冥想等低強度運動輔助。
B型血「游牧者型」:可食用肉類與乳製品,但應避開雞肉與玉米。另可加入中強度運動,如騎腳踏車、網球來配合生活作息。
AB型血「神秘型」:結合A與B的飲食模式,適合海鮮、豆腐等清淡食物。另可搭配混合型運動,像是快走、瑜伽,藉此達到健康最佳化。

▲血型飲食在坊間大受歡迎,卻被專家打臉(圖/翻攝自Pixabay)
專家怎麼說?三位權威人士揭開迷思
儘管血型飲食在坊間大受歡迎,醫學界與營養學界卻普遍持保留態度。多位權威專家指出,迄今尚無科學證據證明「血型」與「食物相容性」之間有直接關聯。
‧哈佛醫學院風濕病學專家 Robert H. Shmerling 醫師強調:「目前沒有臨床研究證明血型與飲食習慣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健康改善往往只是因為飲食變得較為乾淨與規律。」
‧美國責任醫師委員會(PCRM)創辦人 Neal Barnard 醫師也指出:「我們發現,不論血型為何,只要飲食內容健康,人體都能受益。因此所謂血型匹配飲食的功效並不成立。」
‧WebMD 營養顧問 Kathleen Zelman 營養師表示:「血型飲食的理論已被許多研究駁斥,實際效果更可能來自於少油、少鹽、多蔬菜等通用的健康飲食原則。」
健康小提醒:飲食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不應過度迷信血型分類
血型飲食雖具有話題性與吸引力,但根據現有科學研究與專家意見,其理論基礎薄弱,對大眾健康的實際效益仍存疑。專家建議,若希望改善體重與健康狀況,應尋求專業營養師建議,根據個人活動量、代謝、慢性疾病史與生活習慣,採行更符合現代醫學的飲食模式。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