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死?竹簡出土大逆轉…不堪真相曝光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三國關羽有著「武聖」之稱。(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三國關羽有著「武聖」之稱。(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關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在後世有著「武聖」之稱,更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戰將。不過,就是這麼一位勇猛無比的名將,又是如何敗亡的呢?他的死真是大意所致麼?其實不然,後來挖出了一份竹筒,上面揭露了關羽真正死因。

根據《搜狐網》報導,在《三國演義》書中,赤壁之戰可以說是改變歷史走向的幾場戰役之一,赤壁之戰的主戰場就在荊州,不過最大的贏家,卻是此前一路南奔的劉備。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開始謀取益州的同時,將荊州交給了結義兄弟關羽鎮守。

然而,關羽在出兵攻打曹操,被孫權趁機襲擊,導致荊州淪陷,得知後方失守的關羽只得敗走麥城,最後在路上被馬忠所射殺,就有了大意失荊州的成語傳於後世,劉備也可以說徹底喪失了匡復漢室的希望。

不過,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才失去的荊州麼?其實不然,當時關羽領命鎮守荊州後,大肆練兵、加強武備,還在沿途設置了不少防禦設施,甚至還建立了烽火台,以求第一時間能知道敵軍情況,那為什麼關羽還是丟了荊州呢?這個問題隨著1996年,湖南出土的一則竹筒的問世,也逐漸得到了解答。

當時一間商家在挖地整修時挖到了一束竹簡,打開後寫滿古文,長沙文物局便親赴現場,經過多日挖掘,發現了更多竹簡,研究後發現裡面記錄的是東漢末年時,荊州內發生的歷史大事和經濟情況。

考古人員發現的竹簡中有一塊比較特殊,上面只有20個字「軍故吏東陽裡增丁一萬,建安二十四年秋叛出走」,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建安24年秋,東陽增兵的1萬人馬,發生了集體叛亂。

此外,也記載了關羽曾將荊州百姓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等級的百姓之間沒有往來,分析此舉增加了內部矛盾,最底層的老百姓對關羽的治理根本不買帳,這也成了東吳軍隊在偷襲荊州後,各郡縣沒有抵抗、直接投降的原因。

#關羽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