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台商慘了!美國海關緊盯這三件事 避稅踩雷損失慘重!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加徵關稅,當地海關對貨品進口也緊盯洗產地的問題。(圖/翻攝自白宮flickr)

▲美國總統川普加徵關稅,當地海關對貨品進口也緊盯洗產地的問題。(圖/翻攝自白宮flickr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美國關稅新風暴:全球供應鏈洗牌下的台商生存戰略研討會」,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措施提出警示。專家指出,美國海關(CBP)對進口產品的查核認定將更為嚴格,特別注意首次銷售(First Sale)合法性,企業在通關前須留意三大申報環節。

KPMG美國所貿易與海關業務董事Kelly Nelson與協理Araceli Beneyto表示,首次銷售原則允許美國進口商在多層次交易中,以供應商對中間商的首次銷售價格作為報關價格,有助於降低關稅基礎,但企業須確保交易為真實銷售且明確指定出口至美國,並能證明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後,美國進口商已擁有貨物經濟控制權,且中間商不得進行重大加工。此外,若供應商與中間商為關係企業,交易價格必須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企業應完整保存相關文件以備查核。

畢馬威中國供應鏈及間接稅兼亞太區間接稅及國際貿易關務主管合夥人Kenneth Leung指出,美國正以關稅作為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工具,推動「美國優先」政策,強化主導權、促進製造業回流並增加財政收入。他強調,進入川普2.0時代,中國產貨物將面臨更高關稅與更嚴格的海關檢查,企業可運用首次銷售原則及非居民進口人(Non-Resident Importer)等策略調整進口完稅價格,同時考慮轉移生產基地至其他享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優惠地區,以降低關稅成本。

KPMG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丁傳倫提醒,企業面對新一輪關稅政策,應從短、中、長期三方面進行策略規劃。短期內應診斷現有交易模式是否受影響,盤點產品適用稅則稅號,辨識是否列入豁免清單,並釐清受影響產品的產地履歷,了解美國買方的態度。中期策略著重於合規規劃以達成節稅,包括評估首次銷售及非居民進口人制度適用性,重新檢視進口報關價格並進行成本拆分分析。長期則需重新議定交易條件、分散供應來源,開拓非美市場以降低依賴性,甚至評估部分產能轉移至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可行性,同時確保交易真實性、文件完整性與誠實申報,建立健全的供應鏈合規體系。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林嘉彥也指出,在高額關稅政策壓力下,企業雖可能考慮壓低進口價格以減稅,但此舉亦可能提高被質疑低報價格、避稅的風險。若因調降銷售價格而使美國子公司營利增加,反而在高企業稅率及30%盈餘匯回稅的環境下,造成集團總稅負上升。他建議,企業應檢視價值鏈中的利潤分配與功能風險是否合理,確保交易價格有合理依據,降低同時被稅局與海關查核的風險。

最後,KPMG安侯建業顧問部執行副總陳其愷強調,在全球關稅政策劇烈波動、供應鏈風險升溫之下,企業必須強化組織韌性。他建議,應建立跨部門整合決策機制,使稅務、關務、法遵與供應鏈部門能即時評估衝擊並啟動應變措施,同時設立制度化的政策監控與風險預警機制,動態追蹤各國關稅與貿易法規變動。企業應趁此機會全面檢視並優化交易架構、營運流程與合規體系,將關稅挑戰轉化為強化組織韌性與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契機。

#美國海關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備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