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又「1事」會害失智!研究驚揭「逆境」也會 但有1招可解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童年逆境會增加大腦失智的可能性,但可透過韌性改變。(圖/取自張家銘的臉書)

▲研究發現,童年逆境會增加大腦失智的可能性,但可透過韌性改變。(圖/取自張家銘的臉書)

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逆境」會在大腦壓力反應系統中留下深遠的生理記憶,使人未來更榮易出現慢性神經發炎,並容易出現失智症。然而,「韌性」與減少慢性神經發炎反應、維持腦內神經可塑性、促進神經滋養因子的分泌密切相關,因而能延緩了神經退化,避開了失智等疾病。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根據2025年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發表的研究,童年逆境會在大腦壓力反應系統中留下深遠的生理記憶,使人未來更容易出現慢性神經發炎、大腦灰質體積縮減,並加速認知功能退化,也就是與失智症有關。

他表示,該研究追蹤了179位女性,發現童年逆境越多的人,血液中「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和「神經絲輕鏈蛋白」(NfL)這些神經退化指標升高得更快,大腦結構也出現提早老化的跡象。

但他也表示,該研究、心理學與生物醫學發現,一個人若有「韌性」Resilience),可抵銷童年逆境對其失智症的影響。研究發現,擁有較高韌性的人,大腦中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與理性中心「前額葉皮質」之間的連結會更強,有助更快地調節情緒反應,避免陷入慢性發炎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就生理層面而言,韌性也與減少慢性神經發炎反應、維持腦內神經可塑性、促進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分泌密切相關。這些都直接延緩了神經退化,避開了失智等疾病。

張家銘表示,上述研究顯示,人生無法避免逆境,但可以選擇培養韌性,為自己打造一個更有彈性的未來。民眾可以這麼做:

1. 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2. 主動保持與人的連結。

3. 進行身體與腦力的小挑戰,例如散步、閱讀、學習新事物。

4. 在每一次挫折中,重新找到意義,而不是只看到損失。

#失智症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