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罷免國民黨新竹縣立委徐欣瑩團隊10日到新竹縣選委會送交第2階段連署書,經統計為1萬9521份,未達門檻。學者李忠憲表示,許多人說「可惜」,也有人說「不意外」。但真正的公民意識,不應只建立在勝敗之上,而是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那份選擇後無怨無悔的核心價值。

▲罷免國民黨新竹縣立委徐欣瑩團隊10日到新竹縣選委會送交第2階段連署書,經統計為1萬9521份,未達門檻。(圖/翻攝自沈伯洋臉書)
李忠憲今(11)天撰文《不是終點,而是試煉》寫道,午夜前,當竹一罷免案以 19521 票止步、未能跨過 21527 的門檻時,許多人說「可惜」,也有人說「不意外」。但真正的公民意識,不應只建立在勝敗之上,而是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那份選擇後無怨無悔的核心價值。
李忠憲說,這次的罷免行動不是一場情緒性的動員,而是一場對台灣核心價值的集體書寫。
在這個價值混亂的時代,政治人物常常口口聲聲說著「善良」、「改革」、「專業」,卻在行為上反覆無常、投機算計。面對這樣的時代,公民社會的反應不該只是憤怒,更應該是:我們自己先做出選擇,並且堅持到底。
什麼是選擇?選擇是明確地說:「我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我願意付出什麼、不願意妥協什麼」。而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各自心中那份不可動搖的核心價值。
李忠憲指出,有人因為相信誠信,所以拒絕虛偽;有人因為背負責任,所以願意奔走;有人因為堅守公義,所以不怕強權;有人因為熱愛自由與理性,所以拒絕欺騙與假改革。
這些價值,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在每一場行動、每一次投下罷免同意票時,所展現出來的真實信念。
李忠憲強調,我們不是為了勝利才選擇價值,而是因為相信價值才繼續前行。竹一雖然失敗,但這不是誰贏誰輸的故事,而是一個提醒:沒有一塊土地會自動甦醒,沒有一個社會會自發成長。如果我們不帶著價值持續前進,那麼下一次失守的,不會只是竹一。所有具備理性思考的台灣公民,應該有心理準備,第三階段一定會有更多的挫敗,重點是這個台灣公民自救的最後行動,是否可以擺脫共產黨控制的立法院,重新走回台灣的自由、民主和人權的道路。
李忠憲說,我們不該只有在贏球的時候才愛我們的夥伴;更應該在挫折時彼此記得:我們正在做正確的事,這就已經足夠珍貴。
有人說,這樣的付出叫做「徒勞無功」,但真正令人疲憊的從來不是勞累,而是「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而當你清楚知道:這是我們選擇的價值,我們不後悔——那麼,再多的疲憊,都是光榮的印記。
李忠憲提到,下一場第三階段罷免投票的戰役,已經出現很多逆流,也有利用罷免基隆市長投票沒有成功,形塑失敗主義的聲音。
李忠憲舉例,自己反紫光的時候從開始到最後,內心都不覺得會成功,但從來沒有講出來影響同志,而且繼續努力奮鬥到最後。人生很多行動或選擇,對自己而言,其實無關勝負,而是要在每個行動裡,讓價值更加清晰。
讓我們的孩子能說:他們那一代,真的曾經相信、曾經奮戰過,我們要感謝這一區積極努力,最後卻失敗了,一開始大家覺得大罷免的行動不會成功,形成風潮以後,又覺得大罷免的行動應該不會失敗。
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放棄一定會失敗。讓我們帶著這竹一這區的名字,繼續往前走,不為勝負,只為無悔。
李忠憲說,在反紫光行動成功的最後那一刻,出現在他腦海的是下面這句話,跟竹一和所有大罷免的志工們共勉:「你瞧,人生從來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美好,也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糟糕。」~莫泊桑『女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