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4天國定假日,勞動節也改為全國放假。前民進黨立委、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鄭運鵬直言,國定假日似乎變成在野黨的政治武器,有沒有效果他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邊際效應沒有那麼高了,為什麼呢?

▲立法院會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4天國定假日,勞動節也改為全國放假。
鄭運鵬分析:
1,增加休假日不是新議題,解嚴後經過將近40年的各種勞權抗爭、經濟起伏,從勞基法實施到多次修改,勞團、媒體、企業主、勞工本身都對這些議題有粗淺以上的了解,甚至還會知道一些其他國家的狀況,知道每次修正對企業、外資的影響,會有陣痛期才回到一個新的平衡,他們也能理解。
2,過去有兩種議題是政治禁區,會讓立場不同的陣營非常為難,現在窘況都不一樣了:
1)有人開勞工、高齡、特定族群的福利支票,反對者明知現實上還不可行:事實上,很多倡議者也知道當下不可行,只是這是他們的工作、或者是想情緒勒索當權者,但是反對者難以說之以禮、自己不想當壞人,放假議題就是這種。所以這些議題執政黨就只好讓政府、文官當黑臉,這也就是這幾天很多朋友擔心執政的民進黨講話老是「文謅謅」的場景來源之一。
2)增加選民負擔的必要政策,例如增加健保費、調整油水電車票價格等,這的確還有多少民怨:不過大家平心觀察,上次在疫情後期調高健保費率,社會上幾乎沒有抱怨、甚至普遍支持。
鄭運鵬也說,油水電價調整,政府和事業單位經過多年的民意洗禮,也知道怎麼以趨吉避凶的迂迴方式來調整(反正台灣的油水電價在全世界比起來都是基期非常低的狀況,不是高能源價格的的體質),幾次調漲大致上剩下那幾個特定團體和某位雙標商業理事長的發言,這就是民主常態,也是執政者必須承擔的政治成本。
鄭運鵬指出,總結來說,台灣經過這幾年的風波,他認為算是「民智已開」,在野黨的放假福利支票或有緩解罷免的效果,但是相信喜迎放假的朋友也知道他們為什麼開這張支票、對於未來工作、產業影響為何,大家心中都有一把政治量尺了。
鄭運鵬還表示,既然「民智已開」,過去大家認為很難向社會說明的國際地緣政治問題、美國總統選舉、兩岸立場、疫苗選擇,現在幾乎人人是專家了。所以,大家就該做的繼續做、該講的繼續講,歡喜從事公民運動,歡喜接受合理合法的民主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