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國程/綜合報導
以、伊衝突未見緩和跡象,以色列國防部16日聲明,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防空系統正在攔截威脅,以軍指示民眾躲進防空洞、避免大型聚會,直到軍方通知才能返家。台灣軍事專家蘇紫雲向《三立新聞網》表示,以色列自13日起對伊朗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搭配鐵穹防空系統,成功抵擋伊朗9成的襲擊,蘇紫雲補充,鐵穹防空系統的訊號技術,台灣廠商也曾參與研發。
伊朗16日清晨再轟炸以色列,擊中北部海港城巿海法(Haifa)一棟建築物,造成多起火災,有8人受傷。以軍指控伊朗鎖定民宅攻擊,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15日表示,美軍協助以色列13日攻擊伊朗的行動,然而並未提供進一步的證據,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目前美軍部署在以色列的防禦系統有F-35、F-15及F-16戰鬥機,主要協助以軍在空中攔截飛彈,另外也在地面部署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
以色列針對伊朗飛彈威脅,開發能攔截長程攻擊的箭式飛彈系統(Arrow Missile System),其中「箭-2」和「箭-3」系統能在大氣層擋下攻擊,「箭-2」系統攔截高度約50到100公里,射程約90到150公里,能攔截來自敘利亞、黎巴嫩或伊朗的攻擊;「箭-3」系統於2017年起服役,攔截高度超越大氣層,射程逾2400公里,能更快速解除空襲威脅。此外,以軍表示,以色列的戰鬥直升機也發射空對空飛彈,擊毀飛往以色列的無人機。

▲以色列箭-3飛彈防禦系統在伊朗的彈道飛彈攻擊中發揮重要功能,為以色列擋下多枚導彈。(圖/翻攝自X平台@IDF帳號)
以色列的箭式飛彈系統抵擋伊朗空襲立下大功,蘇紫雲指出,以色列目前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一旦偵測到伊朗明確的威脅,就先下手為強,轟炸對方的機場,再整合以軍的攔截戰鬥機及地面防空部隊,包括大衛投石系統(David's Sling),愛國者飛彈系統、鐵穹系統(Iron Dome)及鐵樑系統(Iron Beam)。
愛國者系統是早期的作戰主力,蘇紫雲表示,大衛投石系統就好比愛國者系統的加強版,能攔截中程飛彈與巡弋飛彈,而鐵穹系統能攔截短程飛彈與無人機,當初是為了擋下哈瑪斯的空襲而製造的;鐵樑系統搭載雷射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防空設備,啟動一次的成本只需要3美元(約新台幣89元),相較於發射一枚飛彈的成本要將近4萬美元(約新台幣118萬元),是相當先進的作戰設備。

▲以色列鐵穹擋下多枚飛彈,是以色列重要的空中防禦系統。(圖/翻攝自X平台@IDF帳號)
2024年10月,美軍提供以色列薩德防空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能在短程、中程和中長程飛彈衝向地面時進行攔截,美國軍方表示,薩德系統在過去幾日,有效替以色列擋下伊朗的飛彈。
除了防空系統以外,根據《美聯》14日報導,美國海軍神盾驅逐艦13日協助以色列攔截伊朗多枚彈道飛彈,還加派兩艘驅逐艦前往當地,不僅如此,報導引述白宮官員表示,正在印太地區的尼米茲號(USS Nimitz)及剛離開日本的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都可能被派往中東區域協助以色列,美軍戰鬥機也加強在中東上空巡邏,保護人員跟設備安全。
伊朗誓言報復以色列,14日甚至威脅要攻擊美國位於中東的基地,川普15日在社群平台發文,暗示美國可能介入調停以、伊衝突,美國目前已增派軍力在中東區域,避免衝突規模擴大。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