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連國程/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ump)2月制裁國際刑事法院的檢察官卡里姆(Karim Khan),幾個月來導致該機關面臨癱瘓,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5日再對國際法院四名法官實施制裁,為的是要報復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2024年遭到通緝。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5日對國際刑事法院祭出制裁,報復其調查以色列及美國的行動。(圖/翻攝自盧比歐官方X)
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長期調查美軍及以色列是否涉犯戰爭罪,引起川普政府不滿,《紐時》引述國務院聲明,美國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法院無權對美國及其盟友展開調查,法院的行動「侵犯了美國及其盟友的主權和國家安全」。受到制裁的法官為:博薩(Solomy Balungi Bossa)、卡蘭薩(Luz del Carmen Ibáñez Carranza)、甘蘇(Sophie Alapini Gansou)及霍勒(Beti Hohler),他們在美國的資產將被凍結,日後要前往美國本土將變得更困難,美國人也禁止與他們有商業往來。
美國財政部5日聲明,表示國際刑事法院已被政治操控化、濫用權力,美方採取制裁,是為了讓國際刑事法院承擔「切實且重大的」後果。
國務院聲明,博薩和卡蘭薩授權法院調查駐阿富汗的美軍,「美國將採取必要的一切行動,保護我們的主權、以色列和任何其他美國盟友的主權,免受國際刑事法院的非法行動」。美國跟以色列並非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法院5日聲明譴責國務院的制裁,批評這項措施明顯試圖摧毀「為數百萬受暴者提供正義和希望」的國際機構,表示這只會讓那些自以為可以逍遙法外的人更膽大妄為。
根據《紐時》報導,國際刑事法院設立於1998年,目前有125個成員國,主要任務是調查犯下戰爭罪、種族滅絕罪及危害人類罪等罪行的個人,但法院並無強制執行的權力,仍需依賴成員國拘捕被指控犯罪的人。中國、俄羅斯跟印度等強國都不是法院的成員國,盧比歐5日向支持國際刑事法院的國家喊話,稱這些國家的自由都是美國付出巨大犧牲換來的,他們應該轉向挺美國及以色列,對抗國際刑事法院。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