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前市長柯文哲。(圖/資料照)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案,3日傳喚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前總工程司邵琇珮2度到庭作證。檢察官認為邵琇珮的證詞,證明台北前市長柯文哲早知道,一旦提高京華城容積率,價差就是上百億,且京華城陳情案是依柯文哲在便當會的裁示決定送都委會研議,並以短短2年多時間火速通過給予20%額外容積獎勵與建照,是明顯不公平、量身打造的個案。
檢方指出,邵琇珮證稱京華城本件取得容獎項目「換湯不換藥」,雖非都更個案,其實獎勵核心就是都更項目,而邵2度作證顯示,柯文哲2018年就知京華城的容積率爭議有上百億元利益,且即便京華城與市府間的行政訴訟還在進行中,柯文哲仍決定將京華城陳情案送都委會研議,這是邵在都發局任內僅見的一次。

▲邵琇珮3日第2次出庭作證。(圖/翻攝畫面)
檢方表示,京華城本件提案送公展、審議的時程,速度異常的快,也比其他個案快很多,相較於南港輪胎、中泰賓館改建案都是經反覆討論、精密計算,耗時10餘年才拍板定案,但都發局公務員、都委會委員都曾一再提出有適法性問題;然而,柯文哲仍指示部屬盡速協助辦理,且邵琇珮也證稱「前所未見」,代表是替京華城量身打造的不公平個案。
審判長江俊彥依職權訊問時指出,都發局都市設計課、都市更新處甚至都委會委員,都有人質疑京華城非都更個案卻比照都更拿獎勵的適法性,問時任都發局總工程司的邵琇珮,任內為何略而不提?邵琇珮回想並檢討,認為當初應該採通案處理,而非個案處理,而都發局前科長林玄理被柯文哲當眾摔筆、拔官,使得不少公務員噤若寒蟬,不敢在會議中發表與柯文哲不同的意見。

▲無罪推定原則。(三立新聞網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