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疾管署今日下午舉行「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新建工程」動土開工。(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疾病管制署為我國防疫國門,在歷次重大傳染病事件中為國人齊心抗疫,不過既有的昆陽實驗室已有60年歷史,且與行政部門分兩地辦公。為加強部門溝通、提升硬體設備,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3)日舉行「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新建工程」動土開工。總統賴清德表示,今天是台灣防疫史上重要一刻,見證防疫重要基礎建設防疫中心開始基建、開啟防疫新紀元;衛福部長邱泰源則說,在衛福部、食藥署的辦公大樓逐一完成後,疾管署的「防疫中心」,就會是「昆陽衛福園區」的最後一塊拼圖。疾管署表示,此工程斥資逾67億元、估計2030年竣工。
疾管署今日舉辦「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動土典禮,賴清德總統親臨主典,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立委王正旭、陳菁徽、衛福部長邱泰源、次長周志浩、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內政部次長吳堂安、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中研院副院長唐堂、劉培森建築師、豐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佶燁、正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銘欽、南港區新光里里長龔睿堉等貴賓共同進行祝禱祈福與動土儀式,期許防疫中心興建圓滿順利。
疾管署表示,既有昆陽實驗室距今已有60年歷史,囿於建築物內部空間狹小且管線老舊,硬體設備與條件極需提升,又因疾管署行政與檢驗部門分二地辦公,為因應國際間新興與再浮現傳染病之挑戰及部門間協調溝通,疾管署於109年獲行政院同意籌建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在歷經文化資產審議、環境影響評估、都市設計審議及規劃設計等程序後,終於順利於114年5月13日吉時動土開工。

▲總統賴清德(右4)出席參與動土開工。(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賴總統於致詞中,首先肯定防疫團隊於新冠肺炎(COVID-19)百年大疫的努力與奉獻,並表示「健康台灣」是政府最重要的施政願景之一。回顧過去20年,台灣歷經SARS、登革熱、新冠肺炎等多次疫情挑戰,且受到全球化與國際化影響,疫病已無遠弗屆,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斷預警各國,加強對於未來新興疾病的警覺,因此,在面對國內外各種傳染病的威脅,防疫體系必需不斷精益求精,以更高規格的防疫整備,結合國際標準與跨域思維,積極提升台灣防疫韌性,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守護國人生命健康。
邱泰源致詞時表示,「防疫中心計畫」,其實早在20年前SARS爆發後,就已經開始籌備,當時,未知傳染病所造成的恐慌,與當年和平醫院SARS封院事件,給台灣社會上了一堂最震撼的公衛課,需全面提升硬體設備、加強防疫人才的培育,才能面對未來新興傳染病的挑戰,而「防疫中心計畫」,就是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基石。
他也感謝賴總統上任後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健康視為軟性基礎建設,等同於其他重大建設。邱泰源感性說到,在賴總統擔任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委期間,就因為不忍SARS期間許多年輕醫護人員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大力促成了「傳染病防治法」的修法,改善中央跨部會聯繫不足、中央地方分權不明確、隔離病房不足等問題,除了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制度確立,也將隔離病房與傳染病防治人力規定在醫療評鑑內,讓疾病防治更周延,想不到20年後碰上COVID-19,正是因為這些完備的制度建立,讓我們能夠順利的度過疫情。

▲邱泰源表示,在衛福部、食藥署的辦公大樓逐一完成後,疾管署的「防疫中心」,就會是「昆陽衛福園區」的最後一塊拼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另,他也感謝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提供的工程專業協助;後續進入施工階段,國土署及公共工程委員會,來幫忙把關工程的進度與品質。未來防疫中心落成後,昆陽衛生福利園區將結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及疾病管制署,將能更加便利民眾洽公,同時塑造衛生福利園區完整形象,進而提升整體環境及生活品質,並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劉培森建築師於簡報中指出,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規劃取得建築能效1+及黃金級綠建築標章,並分為「行政大樓」與「實驗大樓」興建,其中行政大樓包含辦公室、會議室等行政空間,將作為未來「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主要運作地點;實驗大樓則含有高防護實驗室、生物製劑藥廠(用於製備抗蛇毒血清等)、動物房等實驗空間,並將設置國家級參考實驗室以與國際接軌。
另,因昆陽實驗室於104年起經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歷史建築,他說本次工程也將以「新舊融合」的方式,採取「原地保留」及「意象重現」等策略,原地保留歷史建築入口門廳,並將既有薄殼、柱頭等歷史建築元素融入於行政大樓外牆設計,表達對文化資產的最高尊重及延續歷史建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