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快訊/炒匯禿鷹現蹤跡 央行總裁:「已經請出去了」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近期外匯市場有遭遇「禿鷹式炒匯」攻擊的跡象,央行已提早發現並進場調節。(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近期外匯市場有遭遇「禿鷹式炒匯」攻擊的跡象,央行已提早發現並進場調節。(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針對近期新臺幣匯率快速升值引發市場震盪,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央行已掌握部分資金具有「炒匯」特性,經判斷後認為有「禿鷹式」資金趁勢進場炒作新台幣。這類資金往往並非因應實質經濟基本面或投資需求進場,而是利用市場情緒與預期心理,在短期內操作大量資金進出,擾亂匯市穩定。

楊金龍強調,央行對此類異常資金動向早有觀察。他以過去曾發生在英國與香港的經驗為例說明,1992年英國因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RM)而遭遇「禿鷹」攻擊,被迫退出該制度;1998年香港則面臨固定匯率制度遭狙擊的壓力,當時禿鷹資金不只放空港幣,更同步放空港股與期貨市場,造成極大動盪。黃金龍指出,這兩起歷史事件背後的操作模式,與目前央行觀察到的市場資金進出特性有雷同之處。

他說明,這類「禿鷹資金」進場時通常伴隨特定假消息或輿論操作,製造「央行放手讓新台幣升值」的錯誤印象,誘導出口商與投資人拋匯,加劇市場波動。央行在近期已透過即時數據分析與資金追蹤機制,發現特定時間點外資與出口商拋匯力道異常,且與過往慣性不同。黃金龍指出:「這種進場力道過於集中且密集,就是我們說的『非理性密集性』,這不是正常供需。」

為防止炒匯資金擴大影響,央行已提早進場干預。雖然楊金龍未明言進場時點與規模,但強調央行介入「相較平常來說力道是大的」,並已進行「結構性的監控與調節」。他指出,若在初期未及早掌握炒匯跡象,市場恐進一步陷入不理性投機循環,最終導致金融秩序失衡。他坦言剪下,央行此次行動也是汲取過往香港經驗的啟示,「不是等禿鷹發動攻擊後才救火,而是預先設防。」

針對市場質疑央行動作是否過慢,楊金龍澄清,央行並非未行動,而是依據市場動態逐步調節,不希望一次性進場造成市場誤判訊號。他表示:「你不能說讓它升就讓它升,要跌就跌,那是不可能的。央行有其節奏與評估機制,該出手時就會出手。」

此外,楊金龍也針對出口商與部分業者「過度聽信市場謠言」提出警告。他指出,有業者因為聽信新台幣將一路升破「三字頭」而大規模拋匯,結果反而在央行進場後受傷。他直言:「最終受害的還是出口商自己,央行角色不是讓你賺價差,而是維持市場穩定。」

對於「禿鷹式炒匯」的後續因應,楊金龍表示,央行將繼續強化監控工具,包括即時資金流向追蹤、特定時間點交易模式辨識與高頻率資料比對等方式,防止類似攻擊重演。他也呼籲業者不要參與炒作,更不要因短期利差或消息面操作而陷入風險。

楊金龍重申,臺灣外匯市場已非過去的封閉環境,而是處於資本自由流動、交易量龐大的新格局,在這樣的市場中,央行的角色是在波動中維持秩序與穩定。他強調:「匯率政策不是拿來談判、也不是拿來操作,是為了整體經濟長期穩定而設計的。」

#央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