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輕微的飢餓感,會讓身體與大腦達到最佳運作狀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吃飽才安心」的觀念深深刻在我們的文化中。但醫師張家銘表示,輕微的飢餓感,反而讓身體與大腦達到最佳運作狀態。最新研究發現,飢餓感其實是一個啟動「自我修復」的生理機制,此時身體不但不會虛弱,反而會啟動更深層次的代謝與修復,結過會讓人更專注、更健康、更長壽。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餓了就吃」的反射動作,其實未必真的符合身體的需要。最新研究發現,飢餓感並不是一種警訊,而是一個啟動「自我修復」的生理機制。當人有點餓的時候,身體其實會自動切換到保養模式,不但不會虛弱,反而會啟動更深層次的代謝與修復。
他表示,這種輕微飢餓的狀態,不是餓到沒力氣,只要讓大腦知道「現在不是在放縱,而是在節制」,身體就會懂得重新調整,把能量用在該修復的地方。結果可讓人更專注、更有精神、更健康,甚至更長壽。
「讓大腦以為人在節制,才是延緩老化的真正關鍵。」張家銘表示,現在的研究告訴我們,真正關鍵在於大腦怎麼「感覺」。只要大腦覺得還有點餓,身體就會啟動一種自然的抗老機制。
他表示,3篇來自《Nature Aging》、《Science》和《Science Immunology》期刊的重要研究都指出,即使實際上吃得不少,只要大腦以為自己還沒吃飽,身體就會進入一種修復、延壽的節奏。因此,人不一定要挨餓,只要讓大腦有「節制」的感覺,就能喚醒身體的內建保養系統。
他建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讓身體「偶爾有一點餓的感覺」,身體就會開始自行修復、變得更健康。也就是每餐吃少一點點就好,讓自己在下一餐前有一點空腹的感覺,身體會啟動一種更靈敏的節奏。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ue86c3-Y&t=601s
▼腎結石痛爆了!除了多喝水:醫揭「避免結石」就這樣吃!常吃「1保健食品」藏高鈉:恐害腎結石?!醫揭「尿路結石」根本原因:男性機率高!(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