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就算沒有吃甜食,依舊可能得到糖尿病,飲食方面必須特別注意。(圖/PIXABAY)
許多人認為只要不吃甜食,就不會得糖尿病,其實是錯誤觀念。減重醫師蕭捷健提到,平時常吃的麵包、饅頭和白飯,都藏了很多糖分,以白飯為例,在唾液內的澱粉酶作用下,澱粉被分解成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導致血糖上升,使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長期吃太多,身體會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差,進而變成糖尿病。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提到,有些人以為甜食吃太多,才會得到糖尿病,卻忽略藏在食物內的糖,平時常吃的麵包、饅頭及白飯,同樣藏了很多糖分,以饅頭、白飯為例,其雖然不甜,但在嘴裡咬幾下會感覺到甜味,因為口水內的澱粉酶開始作用,將澱粉分解成葡萄糖。
蕭捷健指出,澱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的過程,在腸道裡也會發生,葡萄糖會快速進入血液,導致血糖上升,此時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只要吃的量多、時間長,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會越來越差,而這類的糖沒辦法被存在肌肉裡,最終變成內臟脂肪。
蕭捷健提醒,不是沒吃零食和甜點,就不會造成糖尿病,主食類也要少吃一點,食用前一定要吃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蛋白質方面,至少吃1個掌心大的瘦肉,或是豆漿、豆腐加上2顆雞蛋,還要搭配2個拳頭大小的蔬菜,把澱粉的糖吃到肌肉裡,不要變成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