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邁入11月底,美國年底購物季將由本周「黑色星期五」揭開序幕,而緊接國內年度資訊月也將登場,傳統採購旺季來臨,雖PC市場仍顯疲弱,市場專家認為,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等相關概念股可望受惠。電子業能否趁這波年底採購旺季,力拼翻身機會呢?
《台.美年終黃金檔期 電子能期待?》
雖然市場預期今年感恩節消費潮可能不如去年,但許多零售商已開始大打折扣戰,以拉抬消費買氣。尤其消費性電子商品,如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在年底促銷折扣刺激下,仍有一定買氣可期。再者,美日遊戲機大廠趕在感恩節前發表新品,可望推升周邊產品買氣再上一層,挹注台灣電子股供應鏈營收動能。
@拼年底銷售旺季 電子能期待?

美國感恩節為本周四(28日),緊接著為眾所注目的「黑色星期五」(29日)、實體店面的銷售成績,以及接下來的虛擬通路的「網購星期一」(12月2日),銷售成績均為美國消費市場的年度關鍵指標。根據美國零售協會預估今年年終銷售達年增率3.9%,應有機會高於近10年均值3.3%。美歐經濟復甦步伐穩健,內需消費市場有望回春,感恩節與耶誕節旺季買氣應不致太差,料將帶動相關概念股發光發熱。
在國內方面,台北資訊月將在周六(30日)登場,一連九天,今年規模與去年相當、約350家廠商參加,各大廠的3C消費新品,將直接面對終端消費市場的考驗。在此次的資訊月,包括新手機與新平板等移動裝置、遊戲機、NB、電視、資訊通路、以及一般消費3C,將是六大亮點。
@近十年電子類指數12月表現

電子股第3季旺季不旺,在於沒有殺手級的新品問市,但蘋果、華碩、Google、三星、索尼、微軟等,已在9、10月陸續推機皇手機、新平板電腦、穿戴裝置、遊戲機搶市。但是統計自2003年起十年間的電子股走勢,每年12月通常會有一段行情,12月更是全年度單月上漲機率最高的一個月,平均的漲幅達3.64%。
《昔日光環退散 失落的台灣電子業》
一一檢視台灣電子業大廠:宏達電、宸鴻、宏碁、友達、晶電,這些曾經在各自領域引領風騷的高科技公司,如今營運狀況一個接著一個出問題。由於涵蓋層面太廣,所以這恐怕不是個別公司或產業的問題,而是整體台灣電子業正面臨多方不利因素同時夾擊,陷入危機。
宏碁大地震,王振堂請辭,施振榮重新掌舵。面對這場台灣PC產業的大地震,富邦投顧最新的研究報告以「前景依舊烏雲密布」來形容宏碁的處境。其實,不只是宏碁,眼前台灣電子業盡是烏雲罩頂,陷入史無前例的焦慮與危機之中。
@電子指數與非金電指數

中國、台灣電子業者捉對廝殺,台灣電子業業者明顯均敗下陣來,至今,唯一倖免於難的恐怕只有台積電、聯發科等產業龍頭。話雖如此,這些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廠商,還是得戰戰兢兢地面對三星、高通等競爭對手的威脅,別想高枕無憂。
@3955以來產業佔台股權重

@3955以來產業佔台股權重

@風水輪流轉 今年以來市值變化

電子股還能投資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是電子股從過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今,隨著PC及NB式微,而且高、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市場,分別由蘋果、三星及中國資訊品牌廠商各自占據著,適合投資的標的已寥寥可數。回顧過往,從PC、NB、半導體、LED(發光二極體)、TFT-LCD面板到太陽能,儘管主流族群不斷在變化,但電子股總有某個次族群能夠吸引投資人的注目,能夠分食中國市場龐大商機的電子業者,股價自然能夠有所表現。
《科技新貴變碗粿 失意的電子人才》
當裁員、減薪、無薪假與電子產業發生關聯,等於宣告「科技新貴」4個字正式走入歷史。一名園區工程師忍不住自嘲,「我們現在應該叫『科技碗粿』」。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快速,為了解決人才不足的窘境,非常願意開高薪來挖角台灣人才,導致台灣人才進而大量流失西進。
@科技業年終 僅比去年多2.4天!

以行業別分析,金融投顧保險業平均年終1.94個月持續蟬聯冠軍,也比今年初多領0.64個月,其次是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等產業1.28個月、建築營造不動產1.25個月。整體而言,國內多數電子科技產業只要公司營運穩定,年終獎金幾乎都在1至2個月。
104人力銀行表示,今年景氣開高走低,企業年終依然保守,平均年終1.16個月雖比去年小幅成長,但仍是四年來次低。一般製造業員工說,年終獎金如變少就只能省吃儉用過年,年夜飯少幾道菜、紅包少發一點。
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發展快速,非常願意花高薪挖角台灣人才,例如大陸LED第1大廠三安光電,開出的挖角薪水是台灣3倍以上。有傳言指出,三安挖台灣人才的方式是:先問對方現在薪水是多少新台幣,然後開一樣數字,但卻是以人民幣計價!也許挖角薪水沒有傳言中5倍那麼高,但是高於現在薪水3倍,是一定拿得到的行情價。
《轉型突破困境 台灣電子生存之道》
「競爭、規模、微利、困境」,相當足夠形容台灣電子業的處境。中國、台灣電子業者捉對廝殺,台灣電子業業者明顯均敗下陣來,至今,唯一倖免於難的恐怕只有台積電、聯發科等產業龍頭。該如何轉行尋求突破困境的生存之道呢?
@預見科技 台灣電子業的大機會

行動裝置的崛起,帶動電子產業邁入後PC時代;而隨著行動運算的普及與深化,不僅人們的生活出現重大轉變,產業生態也面臨巨大挑戰。如今台灣電子業面臨困境已不再是新聞,台灣的未來機會在哪裡?下一個破壞式創新是什麼?才是大家關心的焦點。
今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點名未來改變人類生活與全球經濟的12項破壞性科技,包括:行動網路、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雲端科技、先進機器人、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下世代基因體、能源儲存、3D列印、先進材料、先進石油和天然氣探勘及開採,以及再生能源。其中,排序愈前面的項目,預估的經濟影響規模也愈大。尤其以行動網路、物聯網、雲端等領域,聚焦在發展智慧城市的新興產業,正是台灣電子產業著力布局所在。
轉型的確不易,台灣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走代工之路,也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代工利潤微薄,當然要往更高附加價值的品牌發展;另一派卻說,代工仿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如果好好做,還是可以穩定賺錢。但不論支持哪一派論點,個人電腦產業在行動運算破壞式創新的衝擊下,成長力道正在快速消失,儘管個人電腦不會就此宣告死亡,但產業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這是業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