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天天吃「1便當」35歲男「血便以為痔瘡」罹大腸癌!醫曝:致命習慣

生活中心/陳佳鈴報導

一名35歲男性上班族因長期外食、蔬果攝取不足且缺乏運動,最終罹患大腸癌,並在確診時已轉移至肝臟。(示意圖/資料照)

▲一名35歲男性上班族因長期外食、蔬果攝取不足且缺乏運動,最終罹患大腸癌,並在確診時已轉移至肝臟。(示意圖/資料照)

癌症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近日分享一個案例,一名35歲男性上班族因長期外食、蔬果攝取不足且缺乏運動,最終罹患大腸癌,並在確診時已轉移至肝臟,凸顯現代生活習慣對健康的潛在威脅。

劉博仁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指出,這名男子長期以排骨便當作為三餐主食,蔬菜比例極低,下班後常與朋友聚餐燒烤,且幾乎不運動。某日他發現血便,初以為是痔瘡,延誤就醫兩個月後因面色蒼白求診,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

患者不解為何飲食習慣相似的朋友無恙,劉博仁解釋,免疫力低下、飲食結構失衡等因素可能讓癌細胞有機可乘,最終發展成腫瘤。

除飲食不均衡外,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暴露同樣不可忽視。劉博仁指出,外食族常接觸的塑膠袋與紙杯塗層,在遇高溫時可能釋出塑化劑與雙酚A。根據他的臨床觀察,近十年來約七至八成患者體內檢測出塑化劑殘留,長期暴露可能增加乳癌、子宮癌與攝護腺癌風險。

劉博仁引用澳洲研究,指出久坐一小時的危害約等同於吸一根菸。長時間靜坐會導致下半身血液循環減緩,骨盆與腹腔靜脈擴張,乳酸與自由基累積,進而促進癌細胞生長及發炎反應。

#癌細胞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