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大餐後「這樣運動」心肌肥厚、心臟衰竭!醫嘆:很多人中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很多人吃完高脂美食後,就會有罪惡感,想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圖/翻攝自pexels)

▲很多人吃完高脂美食後,就會有罪惡感,想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圖/翻攝自pexels)

很多人吃完高脂美食後,就想急著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但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讓小鼠8周高脂高熱量飲食後,再分別進行不同強運動訓練,例如低、中、高強度,結果發現,高強度運動反而傷害心臟功能,只有低強度運動,例如慢走,保護了心臟結構和功能;中高強度運動則加重了心臟疾病,連粒線體都出現損傷。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很多人在假日一頓大餐後,次日跑步機上的速度就特別快,更加強運動強度與時間。但2025年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研究,用小鼠實驗模擬現代人「吃太好又拚命運動」的生活狀態。

研究團隊讓小鼠吃上8週高脂高熱量飲食,再分別進行不同強度的運動訓練:低強度(慢走)、中強度(類似健身操)、高強度(類馬拉松式)。

結果顯示,不是動得越多越快,效果越好,反而是高強度運動讓心臟狀況更糟。只有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成功保護了心臟結構和功能;中高強度運動則加重了心肌肥厚、收縮無力與心臟纖維化,連粒線體都出現損傷。

張家銘表示,這項研究的生理邏輯是,當人吃進過多脂肪與糖分,身體會試圖儲存這些能量,但若又進行高強度運動,脂肪酸大量釋放、流入心肌細胞,在代謝機制尚未穩定下,反而造成「脂毒性」傷害。也就是,這些脂肪不但沒有燃燒掉,反而堆積在心臟中成為有害物質,讓心臟越跳越吃力。

對於大多數生活節奏快、飲食難控制的人,他建議下列事項:

1. 先調整飲食:少油、少糖、多蔬果。

2. 從低強度開始:快走、騎腳踏車、做家事、伸展操都很棒

3. 讓身體「動起來」,而不是「操壞它」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TfWAQW5dA
▼腸胃6大迷思!醫曝「胃痛吃胃散」易出事:「台人1習慣」害全家都胃癌!吃麵比吃飯:更傷胃!點名"2大麵食"加重腸胃負擔!(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運動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新台幣暴升至29元 央行緊急開記者會楊金龍親上火線說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