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切開變黃=不新鮮?專家解答!「1吃法」CP值最高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蘋果一經切開或削皮沒多久後,果肉就會變黃,顯得較不新鮮。(圖/Pexels)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蘋果堪稱最防癌的水果,但切開或削皮沒多久後,果肉就會變黃,顯得較不新鮮。這是否是因內含的鐵質氧化?抑或較不健康?營養師林雨薇表示,蘋果果肉經切開後變黃色,是因為「酵素性的褐變反應」,不影響其營養價值。「民眾可將之浸泡在鹽水、檸檬水中,或是直接連皮吃,就可避開此困擾。」她尤其推薦,蘋果連皮吃的營養價值最高。

蘋果果肉變黃是生鏽?林雨薇在其 臉書影片中表示,其實不是。她表示,蘋果的鐵含量極少,每100公克僅0.1毫克。真正導致蘋果變色的原因是「酵素性的褐變反應」,這是因為蘋果削皮後,果肉中的多酚物質,遇到氧氣後,再加入蘋果中的酵素作用,才導致蘋果變色。

她並表示,蘋果變色後的營養價值並未改變,其膳食纖維、醣類、礦物質仍保留,因此蘋果變黃不是壞掉,也非生鏽,「仍可照樣吃。」她並建議避免蘋果果肉變色的方式。

1. 浸泡鹽水:將1~1.5克的鹽,放入500cc的水中。

2. 浸泡檸檬水:在500cc的冷開水中,放入5cc的檸檬汁。浸泡5~10分鐘,就可以抑制酵素性的反應,避免果肉變黃。

3. 直接帶皮吃:蘋果,除了避免蘋果變色,也能更完整攝取蘋果的營養價值。不過,她也提醒,帶皮吃之前記得徹底清潔,先將蘋果泡在溫開水中,再用軟毛刷徹底清潔乾淨,去除表皮食用蠟,吃得更安心。

蘋果 酵素性 酵素性褐變反應 營養 林雨薇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