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渝萍/綜合報導
「中共確實造成很大的一個恐懼感,很多人對單純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帳號,或跟我們活動點個讚都會害怕。」化名為T的中國人目前居於英國,是一名社群工作者。
T向記者解釋中共的跨境鎮壓,是怎麼樣地讓一大群普通又平凡的海外中國人,因恐懼中共無遠弗屆的恐嚇與威脅而大量地自我審查。T說:「我真的覺得這裡的社會,包括英國政府都做得不夠多去抵制(中共)這些影響力,所以他們(海外中國人)只能去順從中共這些壓力,沒有人去保護他們。」

▲現居於英國的中國人T與C受訪分享中共跨境鎮壓的影響。(圖/記者製作)
中共跨境打壓 一般海外中國人也遭殃
香港2020年迎來備受爭議的《國安法》之後,讓香港的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也迎來巨大移民潮,五年間已有約30萬人移居海外。而跨境鎮壓這些海外的香港民主派人士,成了中共當前的目標之一。
然而,中共的跨境鎮壓受害者不僅是海外民運人士,連一般的中國人也在打壓監控之列。T向記者指出,很多像是香港社群,或是較活躍的名人已獲得國際社會較大的關注,但他們並非反映整個社群全貌,「很多普通人他們完全是沒有人願意出來實名,以及沒有任何的媒體動能去關注他們,他們受到了很普通的這些跨國鎮壓,比如說只是僅僅在自己非常私人的社交媒體上發布什麼觀點,國內家人就要被請去喝茶,這也是一種跨國鎮壓。」
英國政府未有防範措施 一般中國人只能順從中共壓力
在民主自由世界長大的人,或許難能理解跨國鎮壓的威脅手段。遭香港政府通緝、又在英國被中共跨境威脅的香港前區議員劉珈汶受訪時說,法律戰、資訊站與心理戰是中共慣用的手法,雖不見血,但恐嚇與傷害力十足;T也向記者表示,中共的操作都在灰色地帶,很多時候並不會直接要對方去監視任何人,舉例來說,可能只是大使館打電話來詢問平常是否有參加政治性活動等等,又或是要你填寫社群帳號。
T表示,多數中國遊學生都會順從,「這種比較灰色的行動,就很難去界定跟防範。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因為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不交代是只有害處沒有利處。」T認為,英國政府未能給予保護,以至於多數在英國的中國人只能順從、屈服中共壓力,「我們希望就是這邊的政策工作者能夠真正聽到我們這些跨國鎮壓親歷者的聲音,不希望我們是一個失語的狀態,就是被噤聲的感覺。」
中國社群組織活動 參與者望之卻步
中共跨國鎮壓也讓T與社群組織在籌備活動時,面臨到各種看不見的阻力。T無奈表示,一樣是在英國倡議或舉辦各種講座活動,台灣人籌辦的活動,到場人數總是比他們多,因為中共跨境鎮壓的無形枷鎖,讓海外中國人望之卻步。
跨國鎮壓帶來的寒蟬效應或殺雞儆猴的效果,連一般人都草木皆兵。T說:「很多人會自我審查,這是一個很模糊的線,當一個人什麼都還沒做,單單是因為恐懼,就壓抑自身表達,這算不算跨國鎮壓呢?這也是在壓制他自由表達、民主參與的權利。」
把台灣和中國分開說 那就等著被投訴
不只在參與公開活動上可見中共跨國鎮壓的痕跡,在學術界更是明顯。T就舉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一名環境、能源與資源副教授希普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只是在課堂上講解現代奴役議題時提及中國,就遭中國籍學生與華裔職員「舉報」(投訴)。根據外媒報導,學校最終將她負責的課程換人接手,當時希普沃斯就批評UCL此舉是基於「商業考量」所作,已讓學術自由面臨風險。
在課堂上,中國、香港學生也面臨同鄉學生的言論審查風險。T說:「比如你把台灣跟中國並著說,尤其當你是一個中國大陸人,你在課堂發表這樣的觀點,就很容易被舉報。」曾在英國學術機構工作過的中國人C也說:「我有聽說過在倫敦大學國國王學院(KCL),有學生站起來(對著別人)說,你不可以說台灣是一個國家,或是你不可以把台灣跟新加坡並列。」
T還補充,線上線下的言論都有可能讓你遭殃,「就因為你是大陸人,中國的公安和網警都可以找到你,就有辦法去懲罰你,嚴重一點甚至會去約談你的直系親屬……後面還可能會有懲罰性的,比如威脅你爸媽工作什麼的。」
中共監控之手伸入校園 孔子學院「功不可沒」
C向記者坦言,「學術本質就是政治,因為它涉及知識與話語。」C表示,中共之所以能好好「監控」英國學術領域,孔子學院就是關鍵,「我覺得孔子學院(對校方的角色)很重要,因為孔子學院代表的是資金。」
儘管目前英國政府正把孔院從英國學校體系中剝離,C認為:「但這就有個矛盾,因為英國學校本身資金狀況差,如果因為剷除孔院連帶讓來自中國的資金消失,是否也會讓學校陷入困境?但確實孔院非常影響學術表達與學術自由。」

▲在中國做學術研究的中國人C表示,孔子學院確實非常影響學術表達與學術自由。(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曾遇身分不明者潛入活動 四處探問特定學生背景
英國大學時常會舉辦各種論壇與研習,C在為系所辦活動的過程中就曾經歷過形形色色的怪異情況。C舉例,他曾遇過一名自稱是圖博人(Tibetan)的參與者,但這名參與者除了自稱是圖博人之外,他對於圖博的文化與宗教一無所知,且介紹時用的還是漢姓,被問及自己的工作時更是支吾其詞。
圖博是Tibet的音譯,為中文世界中常稱的「西藏」。圖博人常用「圖博」作為自我認同展現,除對抗中共的文化與政治霸權,也希望能找回圖博人的社群與文化認同。
C向記者表示,這名怪異的參與者對於活動主題與會後討論毫無興趣,而是對於某個科系中的某幾位同學的背景與個人隱私興致勃勃,讓他的警鈴大響,「我們沒辦法確認,我們只能說他很可能是一名告密者(Public informant)。」C還稱,更過分的是這名「告密者」還向活動中的其他人「警告」,說C是中共派來的間諜,要大家小心,讓C啼笑皆非。
學術及政治 每次返國都膽戰心驚
不只會有來路不明的「告密者」亂入,有些與中共關係密切的學者也會參與C所舉辦的活動,某次經歷讓他驚覺,原來他工作的地方是有風險的。
C說,在一次活動會後,他聽聞來訪的中國學者私下評論:「(這的單位)好像也沒傳聞中那麼那個。」C完全明瞭他們口中的「那個」所代表的政治意涵,從那時起他才了解,原來時時刻刻都有人在關注英國學術單位的一舉一動。
即便獲得中國學者「沒那麼那個」的評價,C每次返國仍相當憂心,「我回家探望家人,出入境中國的時候都會特別擔心,但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擔心什麼,因為我覺得我沒有違法,沒有Anti-China(反中),但我就是會擔心。」
「我能在英國很幸運了」使命感讓海外中國人組織運動
自我審查、疑神疑鬼、憂心遠在中國家人的心情、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這些就是不少海外中國人的日常寫照。被問及為何要在這些巨大壓力下繼續組織運動,T向記者表示,「是使命感」。他說:「我至少人在英國自由活動,那我有義務去為在中國更發不了聲的人發聲,所以我已經很我覺得我已經很幸運了。」
T坦言,當然會有壓力,但是不做的壓力會更大,「因為不去做,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審查,是在為了恐懼而拋棄自己想說的話。我更願意能夠去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去勇敢面對這些事,這讓我至少在心理上獲得一種通過行動實現自我解放與力量感。」
做運動 是為了給自由人一個家
「天最暗的時候,都是黎明快到的時候」,他對未來並不悲觀,但也沒有不切實際的想像。T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會對中國境內產生什麼天翻地覆的革命與變化,他只希望為他理想的未來鋪路、做準備,去培養一個社群,「讓大家繼續能夠有勇氣的活下去、去發聲。」
T感性地說:「因為我們本身也是給了很多人一個溫暖,去堅持下來他們內心的這份火苗。他們有些人會回國,他們回國自然也會去影響別人,這算是一個蝴蝶效應,是搧動一個小小的翅膀;然後如果他們一直留在英國,我們也能形成一個自己的社群,給希望有自由表達能力的人一個家吧,一個港灣。」
不流血的謀殺系列專訪:
之一:中共怕的麻煩製造者
之二:黎智英單獨監禁酷刑
之三:英警順著中共噤港人
之四:海外中國人自我審查
之五:港記者無畏的新聞魂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