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不責難的文化」,很難嗎?兒科醫師楊為傑近日發文指出,每次有媽媽跟他說,自己老是被指責:「小孩怎麼養的?怎麼這麼瘦?」、「為什麼把小孩顧到發燒?」、「為什麼把小孩教成這樣?」都讓他很感慨。他說,去責備一個主要在做事的人,付出的人,有意義嗎?

▲育兒示意圖。(圖/記者林敬旻攝)
楊為傑表示,正常狀態下,有哪個媽媽會故意把小孩顧得很糟?即便生病了,也不是媽媽可以控制的啊?為什麼要怪她?然後怪了她,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嗎?
他分享自己跟太太相處的日常,他說,很慶幸跟太座之間,彼此都是不責難的。「我兩天前,打開櫥櫃時沒注意到兒子在旁邊,廚櫃門下方尖銳角落處,把孩子的後腳跟給弄傷了,兒子瞬間爆哭......QQ;但當下我們就是先安撫情緒,處理傷口,太太一句話都沒怪我,兒子也沒怪我,他大哭過後,我有跟兒子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兒子也沒說啥,然後這件事就這樣。誰也沒放在心上。以後注意安全即可。」
其他事情也是一樣。孩子當然難免會有狀況,楊為傑說,他跟太太都是先處理孩子,而不是去追究「為什麼?」,更不會去爭「誰要負責」。楊為傑表示,他覺得推廣不責難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事情;台灣人遇到狀況時,很喜歡找個人「負責」…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社會風氣不是我們個人可以改變的,但是家庭風氣可以;希望:至少夫妻之間,能夠落實『不責難文化』。對事不對人……請停止指責自己的隊友,那不會有任何好處的。多體諒,多傾聽,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