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民眾黨要刪「勾串共犯羈押理由」法務部反對 提數據籲別摧毀社會安全

記者楊佩琪/台北報導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圖/記者楊佩琪攝)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圖/記者楊佩琪攝)

針對民眾黨提案刑事訴訟法第93條、第101條修正草案,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的羈押事由,法務部21日召開記者會,強調若排除「勾串共犯證人」之法定羈押原因,將嚴重衝擊社會治安與民眾權益,呼籲修法需衡酌犯罪追訴與公共利益,維護司法公信力,否則將摧毀社會安全之基石。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表示,羈押制度的核心目的,在於防止被告逃亡及保全證據,雖然被告受不自證己罪之程序保障,但並無勾串共犯或證人之權利。個案中如有事證足認被告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卻排除在羈押原因之外,形同放任被告脅迫、利誘證人或共犯,規避法律制裁,使證人無法受到完善保護,也與甫修正通過之妨害司法關說罪章之干擾作證立法方向背道而馳。

另現今犯罪型態多元,甚有趨於集團性、組織性,例如詐欺案、虐童案、兒少犯罪、貪瀆、賄選,乃至威脅國家安全與經濟命脈之共諜案、營業秘密犯罪等,均存在勾串風險。現行羈押替代處分措施,僅能防止被告逃亡,無從防止勾串滅證,若刪除此一羈押原因,則無法透過羈押以免防勾串,將使被告得在第一時間脫身、迅速串供證,致使偵查機關難以有效鞏固事證、溯源斷根,清查犯罪網絡,顯然將背離國民法律感情,衝擊社會治安。

司法制度的設計必須以整體公共利益為核心,不能僅因個案,動搖制度基礎。刑事訴法關於羈押原因尚有修正必要,但如果貿然修正,將嚴重衝擊社會治安與民眾的權益,因此呼籲修法應衡酌犯罪的追溯,及公共利益,以維護司法之公信力。 

法務部並補充國人最關心的電信詐欺案件相關統計數據。自2022年起迄今3年來,查獲電信詐欺集團數量自1709件提高到2729件,絕大多數成員被羈押的原因,即為共犯間有勾串之虞,若將此羈押原因刪除,未來如何查緝電信詐欺案? 至於電信詐欺相關羈押的核准, 這3年來, 檢察官聲請羈押的人數及獲核准率已經逐年攀升。 

近3年來法官就電信詐欺案件裁准羈押之事由,2022年有86.2%為串供證,2023年91.3%為串供證,2025年有87.5%是因為串供證。 如果未來串共證不再是羈押原因, 後續如何偵辦相關的電信詐欺案件?  

另目前被羈押在看守所的,到7月底共有4486人,其中禁見的有2154人。 又2154人裡,因為詐騙案件羈押的占了54%,毒品案件占18%。 意即看守所羈押被告70%幾都是因為電信詐欺或毒品案。 未來如果刪除勾串共犯證人之虞,此類被告就無法再羈押。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