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內湖百年20.5坪老宅以總價8,500萬成交,買家主要是看中土地123.1坪、具開發效益。(圖/翻攝Google Maps)台北市出現驚奇老宅!內湖一棟屋齡高達109年的透天厝以8,500萬元成交,不過,建商在實價登錄直接破梗,備註上寫著具改建效益,建商為購地開發,為百年老屋寫下傳奇。
據實價登錄,該案位於康寧路一段156巷內,建物僅20.5坪、土地123.1坪,今年4月成交,總價8,500萬元,土地單價約69萬元,為內湖唯一超過百年屋齡交易,也創下60年老屋最高總價紀錄。
近年台北市雖有不少建商為都更高價收購案例,但遠比不上此次內湖百年老宅。(圖/住商機構提供)土地坪數決定老宅價值
住商不動產台北內湖加盟店店東蕭昆霖指出,內湖109年老透天土地屬住二用地,儘管位於巷弄底,但具山景優勢,車程5分鐘可達捷運內湖站,若改建後推案,單價可望站上每坪9字頭。
觀察全市,今年除了內湖案外,北投溫泉路、士林格致路及萬華西園路一段,也有老屋交易,惟總價多落在低檔。這3筆皆為高屋齡透天,現況屬店面,買方為自然人。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北市高屋齡透天交易,價值往往取決於土地坪數及後續資產開發效益,若僅靠建物本身,通常成交金額有限,潛在買方也相對較少,轉手難度偏高。
他指出,康寧路一段個案屬特殊案例,主要是地段優勢與改建潛力吸引建商。至於其他老屋若地小、缺乏開發性,僅能靠長期租金收益支撐,因此成交總價低。
民眾投資老宅有風險
賴志昶指出,北市高屋齡建物市場將形成獨特風格,買方鎖定的是資產再開發價值,而非現有使用價值。隨著可開發土地日益稀缺,捷運站或熱門商圈周邊,老屋憑藉地價支撐成交金額的情況會更普遍。
他提醒,雖然這類物件具潛力,但開發周期長、資金需求高,並非一般投資人可承受,消費者若想切入,應評估持有成本及再開發時間,避免短線操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