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管很嚴!想幫小孩取名皮卡丘? 日本修法禁止幫新生兒取怪名

編譯鄭羽芳/綜合報導

新聞摘要

台灣人在2021年曾掀起一場「鮭魚之亂」,為了響應迴轉壽司店的諧音哏活動,許多人將名字改為「鮭魚」,以享受免費壽司。相較於台灣改名、命名自由,日本近期修改《戶籍法》,新法已於5月26日正式上路,條文禁止父母替新生兒選擇過於古怪、天馬行空的名字。

戶籍法修正後,姓名欄位旁增加了讀音標記,並明確要求必須寫上「一般認可」的讀音。(圖/翻攝自Pixabay)

▲戶籍法修正後,姓名欄位旁增加了讀音標記,並明確要求必須寫上「一般認可」的讀音。(圖/翻攝自Pixabay)

禁止「kirakira」命名風潮

此次修法禁止父母使用「kirakira」(直譯為閃亮或閃閃發光)的名字幫小孩命名。但在這裡,「kirakira」指的是生僻、非正統漢字讀音的字,或來自動漫、品牌名稱的詞,例如「皮卡丘」、「Kitty」甚至「Akuma」(惡魔)。這些名字在現在人的命名選擇中越來越普遍,家長希望為孩子的名字增添創意,地方當局則認為這些取名對行政帶來困擾。

先前有台灣網友在臉書上發問「想取一個一看就知道是台灣人的日本名字」,留言引來一些天馬行空的「日本名」,包括「瓊道穗祿邊」、「久菜和子」、「田中 控韓吉」、「難波 萬」等等,但如果真的有人想這麼取名,也有可能會被日本新版的戶籍法擋下。

戶籍法修正後,姓名欄位旁增加了讀音標記,並明確要求必須寫上「一般認可」的讀音。根據新法,父母可以選擇使用漢字為孩子命名,但必須清楚向戶政機關說明名字的拼音,若讀音偏離常規、難以理解或與字義差異過大,地方政府將有權要求家長提出書面說明,並在必要時建議改用其他名字。現在,日本家長替孩子命名,只能使用官方認可的漢字。

命名自由與兒童權益的兩難

這項政策的推動與行政數位化的需求有關。過於特殊或難解的名字,在醫療、教育及公共服務系統中往往無法順利登錄或辨識,導致作業延誤與誤解。同時,這項政策也帶有社會文化的考量,支持者認為,這是保護兒童權益的必要手段,避免兒童因名字過於獨特而遭受霸凌。

在新制下,如果以明顯偏離傳統發音的字替孩子命名,家長將被要求提供書面理由,並可能面臨更換名字的建議。(圖/翻攝自Pixabay)

▲在新制下,如果以明顯偏離傳統發音的字替孩子命名,家長將被要求提供書面理由,並可能面臨更換名字的建議。(圖/翻攝自Pixabay)

有父母因使用著名人物為孩子命名而受到批評,東京奧運組委會前主席橋本聖子曾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取名為「Girishia」(希臘)與「Torino」(杜林),對應當年夏季與冬季奧運舉辦地。雖然這些名字具個人意義,但對日本大眾來說,兩組名稱皆不尋常且難以閱讀,因而引起社會討論,使命名從家庭私領域,變成受大眾檢視的公共議題。

什麼是「不合宜」的名字

一些父母認為,幫孩子取一個特別的名字,是展現獨特性的方式。生活在高度秩序與服從的日本社會中,命名作為一種對抗集體、表現個人的微型抵抗,但在新制下,如果以明顯偏離傳統發音的字替孩子命名,家長將被要求提供書面理由,並可能面臨更換名字的建議。

其實,國際間對命名的管制其實早已有不少前例。德國戶政人員有權拒絕不合宜的名字,家長若不服,可向法院上訴;沙烏地阿拉伯則明文禁止使用部分來自外國的名字,避免冒犯伊斯蘭教。台灣目前對命名的限制相對寬鬆,除了限制改名次數,幾乎沒有管制用字與長度。

名字不僅是辨識個體的符號,更是法律、社會與文化交織下的產物。日本此次《戶籍法》新制上路,揭示命名不單單只是家長的個人選擇,名字不僅蘊含家長對孩童的祝福和期許,什麼樣的名字會被視為合理,什麼樣是離經叛道,名稱的選擇也反映國家制度規範、社會文化價值觀。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