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挪威Retyre輪胎革命:可回收技術引領自行車業新潮流

圖、文/永續新聞網 

從挪威到蒙特雷:Retyre如何用「可回收輪胎」重塑自行車產業鏈?

在美國加州舉辦的Sea Otter Classic,是全球單車愛好者與品牌每年必朝聖的盛會。高速競賽、極限技術與高性能零組件往往主導展場氛圍,而在這片萊卡戰甲與碳纖維競技的海洋中,一家來自挪威的輪胎公司卻選擇另闢蹊徑,以一項幾乎無人關注的「環保創新」為主打,低調地吸引關鍵產業鏈的目光。

他們不造最快的車,卻為地球設計了最慢也最穩的綠色供應鏈。(圖/永續新聞網)

▲他們不造最快的車,卻為地球設計了最慢也最穩的綠色供應鏈。(圖/永續新聞網)

這家公司名為Retyre,其核心產品是使用天然生物基彈性體製成、可回收、無毒、無石化成分的注塑成型輪胎。這種輪胎雖看似平凡,卻可能為整個中低價位的自行車與嬰童運輸設備市場,帶來一場靜悄悄卻深遠的永續革命。

【一場不靠炫技的綠色突襲】

Retyre的攤位在Sea Otter展場上並不顯眼,也難以吸引那些追逐極限性能的騎士,但品牌的策略明確:它要的是量,不是速度。換句話說,它的目標不是奢華碳纖公路車用戶,而是兒童腳踏車、嬰兒推車、自行車拖車與通勤型電動車的大宗OEM市場。

「我們知道自己不是主打高端市場的那一群,但我們正在進入最需要規模化、可負擔與低碳製造的領域,」Retyre北美業務經理Jason Rico表示。

這背後的技術關鍵,在於注塑工藝(injection molding)——不同於傳統硫化橡膠輪胎製程,這種技術能夠以更少空間、更低資本投入建立生產線,並且可完全回收再製成新輪胎。

【輪胎也能循環再製?】

傳統自行車輪胎因為硫化處理難以回收,最多只能「升級再利用」(如做成人造木板等次級產品),但Retyre的材料設計從源頭開始「循環導向」,採用可自然分解與再熔化成型的生物基彈性體,不僅無毒,還具有輕量、高抓地力與高耐用性。

根據品牌估算,這樣的製造流程可較傳統輪胎生產減少65%至82%的溫室氣體排放,若在區域市場本地製造,更能減少運輸碳足跡與供應鏈風險。

【小廠房,大戰略:在地生產才是終極ESG】

值得注意的是,Retyre預計在2026年於美國中西部設立首座美國工廠。這座佔地僅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的小型廠房,理論上年產能可達120萬條輪胎,遠低於傳統硫化輪胎所需的高能耗、大資本投入。

「我們的核心就是『在地生產』,這不僅能更快反應客戶需求,也讓永續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整體供應鏈設計的一部分。」Rico強調。

Retyre模式的潛在意涵值得深思:當許多企業還在尋找碳中和解方時,它已開始搭建一個模組化、去中心化、近地生產(nearshoring)的循環經濟製造網絡。

【下一步:從嬰兒車到電動車】

目前Retyre已與Thule等拖車與戶外設備品牌合作,並持續拓展至e-bike、電動滑板與兒童車市場。下一個目標,則是汽機車輪胎的市場切入——這或許是更艱難的關卡,但對Retyre來說,正好呼應了那句北歐式的慢哲學:「我們不需要最快,只要夠穩、夠綠,並且準備好了。」

在交通轉型與永續供應鏈重新配置的浪潮中,也許下一場輪胎革命,不會從F1賽道開始,而會從你孩子的第一台腳踏車出發。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ESG永續新浪潮

作者簡介
為您整理全球 CSR ESG SDGs 的最新訊息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