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代理老師墜樓引起各界關注,教育現場的壓力與制度不公,也隨之浮上檯面。(示意圖/pixabay)
台北市大安區某國小上月28日驚傳墜樓憾事,一名46歲代理教師不幸身亡。據了解,該名教師今年2月才剛接任高年級導師,短短幾個月後竟發生悲劇,引發各界震撼。教育現場的壓力與制度不公,也隨之浮上檯面。
代理老師與代課老師差在哪?

▲代理老師與代課老師差在哪?(圖表/實習編輯謝典蓉製作)
不少家長和社會大眾對「代課」與「代理」教師容易混淆,但實際上兩者身分有所,不只在工作性質,更在待遇與保障也有不同。
代課老師:臨時性補課人力,多數只需負責教課,按堂領鐘點費,學校通常不會指派行政或導師職責。
代理老師:長期替代正式編制人力,與正式教師工時幾乎相同,一週得上滿18至20節課,還可能被指派為導師、行政幹部,須全面參與校務,但身份仍為「約聘」,年年重新甄選,無任何升遷與年資保障。
但更悲劇的是,學校缺人一旦「開缺」,就必須由正式甄試決定錄取,最後結果就是「很多老師用『代理』名義待在一所學校好幾年,卻始終無法轉正,只能年年拼教甄、年年再回到不確定的人生」。
工會點破真相:特殊條款成漏洞 教師遭當工具人用
根據教甄數據,台灣目前登記在案的代理與代課老師約3萬人,不過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指出,許多協助短期教學的臨時人力未被納入統計,實際人數恐高達4至5萬人。
黃湘仙直言,根據法規代理與代課老師原則上不得擔任行政職務或導師,但法條中卻出現「特殊情況」的但書,導致學校得以名正言順地指派他們承擔超額業務。
她指出,部分學校會以此操作空間,將代理老師視為「萬用人力」,讓他們承擔比正式教師更多的責任,但卻無相應待遇與保障。甚至有輿論戲稱代理老師「便宜、耐操又好用」,黃湘仙痛批,「這根本是將教育人力當成工具人。」
代理老師當導師沒得選 只能「挑剩」還要被刁難

▲代理老師被迫承擔超額業務,還要糟處處刁難。(示意圖/pixabay)
黃湘仙指出,職場霸凌也是代理老師常遇情況之一,好比擔任導師,好教的班級往往會被正式老師優先挑走,代理老師只能挑剩的,很多人雖不願意擔任行政,卻也被迫接下。她補充,有些學校甚至會指派代理老師做小主管,導致與正式老師之間產生權責衝突,讓代理老師陷入兩面不是人的處境。
外界以為「臨時教師很輕鬆」?當事人打臉:根本活得最焦慮
針對社會部分聲音認為「臨時教師比較輕鬆」,黃湘仙忍不住氣憤反問:「到底誰會有這種想法?」她強調,代理老師一年一聘,沒有任何職權保障,也沒有升遷制度,「沒有保障的工作,怎麼可能不焦慮?」
黃湘仙也點出,目前的教師甄選仍屬非常古板的筆試測驗,與實際教學能力難以連結。「很多認真備課、全心投入的代理老師,反而沒時間準備,考不上。」
黃湘仙表示,面對代理老師的窘境,很難在短時間內翻轉這一切,但希望至少能讓社會知道,這些老師每天教書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生計與未來打仗。
避免將來產生「超額教師」 教學現場依賴代理教師

▲立委范雲指出,現行法規保障代課及代理教師範圍狹窄,儘管代理教師遭遇霸凌可提出申訴,但對調查結果及處置卻無法提出進一步救濟,最終仍回歸各校與教師間簽署的聘約內容,保障極其有限。(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針對代理教師在校園內遭遇不平等對待與職場霸凌問題,立委范雲指出,現行保障依據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第14條,但內容保障範圍相較正式教師狹窄,僅適用於個人待遇、聘約、退休金、請假、平時考核及服務成績等項目。儘管代理教師遭遇霸凌可提出申訴,但對調查結果及處置卻無法提出進一步救濟,最終仍回歸各校與教師間簽署的聘約內容,保障極其有限。
范雲直指,制度漏洞的根本原因在於代理教師在校園中的「特殊身份」,對此,她已正式要求教育部在修訂校園職場霸凌相關辦法時,應一併將代理教師納入保護範圍。
她補充,目前因應少子女化,許多學校選擇不聘正式編制老師,轉而依賴代理教師,以避免將來產生「超額教師」問題。這不只影響教育工作權,也可能損害學生受教權。范雲強調,「只有創造更好的教學現場與育兒支持,民眾才會願意生育。」少子女化時代更該強化教育品質,她將持續為教育現場的「同工不同酬」問題提出解方,爭取讓每位老師都能在公平、安全的環境中教學。
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1953
「iWIN網路防護機構」網安專線(02)2577-511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