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張尚辰報導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創下近40年來最大漲幅紀錄。(示意圖/資料照)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日大幅升值9.53角,單日升幅達3.07%,創下近40年來最大漲幅紀錄。對此,金融時報專欄Alphaville認為,新台幣突然飆升或許和壽險業者開始緊急對沖美元曝險有關,認為這對於中央銀行來說,是個進退兩難的局面。
根據《金融時報》專欄報導,台灣壽險業者累積了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而其中大多為美國債券,這進而促使台灣成為金融強權。不過,由於台灣壽險業者沒有妥善地對沖日益增加的匯率風險,導致其新台幣計價的負債與美元資產之間存在巨大錯配(mismatch)。
而1月份,Alphaville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壽險業在面對外匯風險時,缺乏足夠或及時的對沖措施,而台灣對美元曝險敞口的規模比日本更大、更不穩定。台灣因金融帳戶封閉導致的種種因素,保險業難以有效對沖匯率風險,除非央行提供大量金援,否則將無從化解。因此,實際上台灣壽險業的償付能力主要是看「央行能否壓住台幣的升值」。
因此,Alphaville推測,新台幣突然飆升或許和壽險業者開始緊急對沖美元曝險有關。由於美元對沖成本較高,有些壽險業者甚至會轉向使用韓元或其他亞洲貨幣進行間接對沖,這也連帶造成韓元出現上漲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各國面對貨幣升值應非常從容,但台灣央行卻因此陷入的困境,報導分析,台灣若是公開調降匯率,擔心會被美國貼上「貨幣操縱國」的標籤,而政府礙於軍事依賴、關稅談判等因素又不願做出任何會冒犯到美國的事,導致央行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