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2030不是終點:蘋果以綠能、回收與制度影響力引領淨零實踐

圖、文/永續新聞網 

每年四月,全球科技圈都會將目光投向蘋果公司(Apple Inc.)發布的環境進展報告。這不僅是因為蘋果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費性科技品牌之一,其環保作為牽動整個供應鏈與政策導向,更因為它在企業永續領域已躍升為「可複製模式」的領頭羊。

蘋果正透過回收材料、綠能供應鏈與低碳物流,構築一套可複製的永續商業模式。(圖/永續新聞網)

▲蘋果正透過回收材料、綠能供應鏈與低碳物流,構築一套可複製的永續商業模式。(圖/永續新聞網)

在2025年4月16日公開的最新報告中,蘋果揭示了幾項突破性的永續里程碑:其自製電池中有99%的鈷為回收來源,所有產品中使用的磁鐵亦有99%的稀土元素為回收材料。這些數字背後,不僅展現出材料循環利用的技術能力,更反映出蘋果以設計思維驅動氣候行動的策略主軸。

精算碳足跡:從設計、供應鏈到終端運輸的全盤佈局

根據報告,蘋果在2024年度成功避免了約4,10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超過一半的減碳成果來自「供應商清潔能源計畫」(Supplier Clean Energy Program)——該計畫協助全球供應商轉型採用可再生能源,藉由政策倡議、技術合作與採購平台強化,打造綠色供應鏈生態系。

僅此一項計畫,就幫助蘋果於2024年減少了約2,180萬公噸的碳排放,供應商全年共採購了17.8吉瓦的可再生電力,生產出3,130萬兆瓦時的潔淨能源。

蘋果環境、政策與社會倡議副總裁Lisa Jackson 表示:「我們正在以比以往更高的比例使用潔淨能源與回收材料來打造產品,保護水資源並預防廢棄物,甚至擴大對自然的投資。但隨著2030年的目標逼近,接下來的工作會更艱難。」

這項「工作會更艱難」的挑戰,正來自於產業間日益嚴苛的減碳門檻與全球法規轉向,尤其是在航運與交通部門的脫碳議題上。

淨零航運戰略:從碳中和 Mac mini 到海運優先政策

針對產品運輸過程的碳排問題,蘋果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將優先透過低碳運輸方式出貨其新推出的「碳中和 Mac mini」系列——該系列以超過50%的回收材料製造,全程以100%再生電力驅動。蘋果承諾,至少50%以上的出貨將改由碳排更低的海運模式完成,而非依賴高碳足跡的空運。

這也對應蘋果另一項更宏大的政策參與:加速推動航空、地面運輸與海運的非化石燃料替代方案。這代表蘋果不只在企業內部進行轉型,更試圖在氣候治理上發揮制度推力,成為低碳運輸的倡議者。

「每瓦都計算」:從顧客行為到綠電對應

更早於2023年報告中,蘋果便宣示將「為全球消費者為蘋果產品充電所使用的每一瓦電力,對應等量的潔淨能源」——這項承諾突破傳統 ESG 框架,把責任延伸至產品生命週期的最末端,也就是消費者手中的充電線與插座。

若從企業責任擴張的角度來看,這種延伸性碳足跡治理(Scope 3)不僅需要高度的資料能見度與能源匹配機制,更仰賴企業對「使用階段碳排」的主動承擔。

ESG成效與財務成長的平衡交集

令人矚目的是,儘管大規模投入永續轉型,蘋果報告仍指出其同期營收年增達65%,顯示永續行動與商業回報不再是對立的選擇。相反地,在當代ESG論述中,永續往往被視為品牌競爭力與長期利潤的加速器。

展望未來:2030淨零是終點還是轉折?

從材料使用、供應鏈脫碳、產品設計、物流轉型到消費者行為導引,蘋果正以系統性工程的思維實踐其2030碳中和藍圖。但在全球淨零競速進入「執行力與透明度」的新階段,蘋果的未來挑戰不再是承諾,而是落實的速度與影響的擴散。

隨著其他科技巨頭與製造業龍頭也相繼制定類似目標,下一個關鍵問題將是:誰能真正做到「不靠抵換(offsets),而是實質減排(real reductions)」的淨零?

蘋果會不會再次定義ESG新標準,值得拭目以待。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ESG永續新浪潮
推薦專題

作者簡介
為您整理全球 CSR ESG SDGs 的最新訊息
白沙屯媽祖 山邊媽祖至北港進香即將開始囉!周邊王爺廟歡送媽祖出門進香!|寶島神很大online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