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在ESG逐漸成為企業競爭力與信任度的門檻之際,樂高(LEGO)卻在最新的2024年ESG報告中選擇「靜音」處理多元與包容(Diversity & Inclusion, D&I)議題。原本明確陳述的女性領導力成長、LGBTQ+支援社群、有色人種倡議等措辭與成果,全數消失不見,只留下關於性別平衡的一項KPI,且標註為「僅限目標設定(ambition only)」——這個變化,不只是樂高報告措辭上的調整,更像是一場「語言戰略撤退」。

▲樂高、摩根大通等企業選擇「說得更少」,反映的是一種避風頭的語言戰術。(圖/永續新聞網)
在2023年的ESG報告中,樂高曾自豪地記錄下多元進展:「41.5% 的總監級以上職位由女性擔任」,並列出多個員工倡議團體(EAGs),從性別、年齡、種族、LGBTQIA+到無障礙支持,彰顯其企業文化的包容性與積極作為。然而,一年之後,這些措辭與成果彷彿被刻意「歸零」。
這不只是樂高一家的選擇。摩根大通(JPMorgan)近期也從其年度報告中移除「多元、公平與包容」的文字表述,儘管保留了基本的性別與種族統計數據。這股「刪字潮」,在美國企業中已非新鮮事,如今卻也悄悄越過大西洋,吹進歐洲品牌的核心文化地帶。
「去政治化」的DEI策略,真能避風頭?
樂高在聲明中強調:「我們致力於營造一個對所有人都包容的工作環境,並吸引與培養多元人才。」然而,當這份承諾不再出現在ESG報告中的顯著位置,它的份量與可見度也隨之減輕了。
這讓人不得不問:企業是否正悄悄將DEI「去政治化」,以避免成為某些政治立場的箭靶?在美國,某些州政府與保守派團體近年對企業DEI計畫展開猛烈攻擊,認為這些舉措過於進步、干擾營運或與股東利益無關。企業面對市場、政界與輿論三面壓力,逐漸形成一種「隱性順應」——不取消DEI,卻不再高調表態。
歐洲品牌的新挑戰:美國市場的政治風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樂高作為歐洲企業,其報告的語言策略轉變,可能並不只是來自內部文化演進,而是對美國市場壓力的回應。據報導,包括樂高在內的一些歐洲企業,正面臨來自美國某些駐外官員對企業ESG與DEI方向的「建議」,甚至施加輿論壓力。
這樣的「跨國政治輸出」現象,正在重塑跨國企業的語言與風險管理模式。過去我們認為ESG與DEI是企業全球競爭力的一部分,如今卻可能因地緣政治與選舉氛圍而變成敏感地雷。
ESG倡議的下一步:從績效管理到價值選擇
當ESG成為報告書上的格式化清單,而DEI被縮減為「僅限目標」,這反映的是一場價值觀與策略的選擇。企業應該自問:我們推動ESG與DEI,是因為它能讓我們更有效率、更具吸引力,還是僅僅因為過去那是「政治正確」?
樂高雖然在ESG報告中淡化措辭,但在官網與公開聲明中仍強調包容文化與福利政策,這種「雙軌語言策略」,將成為未來更多品牌的折衷選擇——既想保留實質作為,又不想在言辭上捲入政治漩渦。
但真正的挑戰是:當市場、政府與消費者都要求「透明、誠信與價值導向」時,報告中避談的部分,最終可能比寫下的字句更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