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詐騙新招!回傳截圖「存款秒蒸發」 1平台超多人用

生活中心/楊惟甯報導

許多人透過Messenger進行買賣都被騙。(示意圖/unsplash)

▲許多人透過Messenger進行買賣都被騙。(示意圖/unsplash)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讓人防不勝防!一名男子日前透過社群平台販售農產品,卻遭假買家以購買為由聯繫,進而被引導進行所謂的「系統驗證流程」,包含加入LINE客服、設定預約提款及回傳操作截圖等。男子誤信照做後,帳戶內的存款隨即便被盜領,才驚覺受騙報案。對此,內政部警政署提醒,這類詐騙案例屢見不鮮,且受害者多是在「一平台」上被詐,提醒民眾特別注意。

據《165打詐儀表板》指出,這起案件發生在4月中旬,詐騙集團透過臉書Messenger搭起話題,先是冒充買家私訊表示要購買100斤蒜頭,並提供一張疑似轉帳成功的截圖,聲稱款項「已在路上」。被害男子原以為順利接到大單,未料對方卻引導他進一步操作轉帳流程,要求他加入LINE帳號與「客服專員」聯繫,聲稱系統需驗證身分與帳戶綁定,才可完成入帳。就在男子依指示完成預約提款、回傳QR Code截圖後,帳戶內的1萬元便遭轉出,才驚覺遇詐。

男子發現存款遭盜領。(示意圖/資料照)

▲男子發現存款遭盜領。(示意圖/資料照)

男子事後又氣又懊悔,「當下怎麼會相信這種操作流程?實在太精密了!」回想整起過程,對方話術冷靜、步驟清楚,讓他一步步卸下防備。他隨即前往派出所報案,並主動分享經歷,希望能藉此提醒其他民眾保持警覺,別輕易相信陌生訊息,避免落入相同陷阱。

事實上,透過Messenger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包括有民眾賣精品包遭買家一拿走就失聯,損失高達15萬8千元;有人在Messenger聯絡購買機票、轉帳4萬8千元後才發現是假旅行社;也有網友透過該平台交易收藏品、動漫小卡與遊戲帳號,先付款卻遲遲未收到貨,或遭詐團以「匯錯帳號」為由勒索。

對此,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提醒民眾,務必保持高度警覺,面對來路不明的聯繫資訊,應採「零信任」原則,並遵循「防詐四不」:

一、不輕易提供個資與信用卡資訊,不論是拍照、直接交付或透過包裹寄送。

二、切勿隨意點擊簡訊、電子郵件或社群軟體中的不明連結,以防個資外洩。

三、不透露個人網站、網路銀行之登入帳號、密碼,或手機收到的驗證碼。

四、不貿然接受陌生人好友邀請,尤其對方提及投資或金錢交易時,務必冷靜查證。

此外,若民眾有疑慮,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詢,避免淪為下一個受害者。

#messenger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