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打造美感、機能兼具團體制服 業者研發牡蠣殼紡織布料

生活中心/黃柏元報導

國內越來越多公司都會製作制服,除了是為了識別,也是企業形象的塑造。在國內團體制服廠商「衣的藝術」執行長Ellen Wei認為「制服」不該只是基本配備,更應具備兼具機能性與品牌形象的設計亮點,讓每一件制服皆承載著美學與機能的融合,未來更希望為台灣服裝設計師打造能讓世界看見的舞台。

從設計到交付的一站式服務,成為企業制服策略夥伴。(圖/衣的藝術提供)

▲從設計到交付的一站式服務,成為企業制服策略夥伴。(圖/衣的藝術提供)

隨著世界ESG的推動,2021年「衣的藝術」將ESG納入制服開發主軸,投入環保布料的探索與應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就是研發的牡蠣殼紡織布料,來自台灣嘉義東石與台南七股的廢棄牡蠣殼經研磨處理後,成為兼具機能與環保價值的布料。根據《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報導,「衣的藝術」執行長Ellen Wei表示,此布料具備抑菌除臭、吸濕速乾、抗UV與冬暖夏涼等特性,特別適合台灣「濕、黏、熱」的工作環境,並已被多家企業廣泛採用。「這是一個雙贏方案,企業獲得高品質制服,也減少汰換頻率,進一步落實永續目標」。

衣的藝術將嘉義與台南廢棄牡蠣殼轉化為兼具機能與環保價值的布料。(圖/衣的藝術提供)

▲衣的藝術將嘉義與台南廢棄牡蠣殼轉化為兼具機能與環保價值的布料(圖/衣的藝術提供)

「衣的藝術」執行長Ellen Wei受訪時表示,制服的形式很多,但本質是一樣的,讓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感受到被支持、被認可。「我們相信,一件制服的價值,不應只體現在剪裁與設計,更要體現在它對環境與社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截至2024年底,衣的藝術已經推出超過十萬件ESG永續制服,服務對象橫跨政府機關、建設業、科技公司與品牌企業。

衣的藝術執行長Ellen Wei認為,團體制服應該具備機能和永續。(圖/衣的藝術提供)

▲衣的藝術執行長Ellen Wei認為,團體制服應該具備機能和永續。(圖/衣的藝術提供)

執行長Ellen Wei表示,目前正積極籌備參與COP30國際氣候會議,期望能在這個全球氣候對話的平台上,讓世界真正看見來自台灣的永續紡織力量。對她而言,這不只是一次品牌的曝光機會,更是一場源自產業現場、回應世界議題的深層對話。未來將永續布料在產品線中的占比提升至50%以上,並成立永續發展專責小組,聚焦在員工內部教育、跨產業合作與材料研發,讓永續不再只是一個口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