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G7外長會成「關稅受害者座談」 美擬推動對中強硬、友台聲明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於13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旅遊小鎮拉馬爾拜(La Malbaie)登場,這場會議不僅關乎全球安全,還成了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受害者座談會」。另外根據路透報導指出,會議公報草案中「台灣」也成為討論焦點,內容包含華府對中國更強硬的措辭,展現出在台灣議題上對台更有利與友好。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前往加拿大魁北克參加G7會議。(圖/翻攝自盧比歐X平台)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前往加拿大魁北克參加G7會議。(圖/翻攝自盧比歐X平台)

G7試圖展現團結 但美國立場引發內部角力

G7成員國包括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美國,以及歐盟也與會參與討論。此次會議,外界原本預期各國將對烏克蘭戰爭、印太安全與全球供應鏈問題發表一致聲明。然而,隨著川普政府對G7盟友施加鋼鋁關稅、在俄烏戰爭措辭上的態度模糊,會前氣氛顯得微妙。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個人X平台發文強調,美國「將透過G7等國際平台對抗敵人,並堅定支持盟友」,但會上美方卻在聲明內容上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分歧。特別是在俄羅斯問題上,美國希望淡化對俄烏戰爭的強硬措辭,避免影響與莫斯科的潛在談判,這與加拿大、法國等國的立場有所衝突。

美國在G7內部立場強硬 對中國強硬、對台灣釋出善意

同時華府試圖對與烏克蘭相關的措辭設定紅線,並反對發表單獨聲明來譴責俄羅斯用以規避制裁的神祕航運網絡「影子艦隊」,反而將更多焦點放在中國議題上。

值得關注的是,美方在俄烏議題上試圖降溫,草案未提及可能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但強調需要提供強而有力且可信的安全保證,以確保停火獲得遵守,並讓烏克蘭能夠嚇阻與防禦未來的侵略行動,同時也敦促俄羅斯「無條件」遵守。 

相對於對俄烏議題的輕描淡寫,卻積極推動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並在聯合聲明中加入更具威懾性,以及或許能激勵台灣的措辭,。除了中國,美方也希望G7共同關注北韓、伊朗與俄羅斯的行動,強調這些國家的威脅正在升級。

就在14日中俄伊三方就核問題在北京展開會談,針對伊朗核問題交換意見會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一貫主張透過政治外交途徑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促進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

然而11日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才拒絕了川普推動核談判的要求。對於此次中俄伊的會面,川普暗示,或許北京、莫斯科、德黑蘭會就核武降級問題自己進行討論。

川普的關稅政策使其盟友受到不小影響。(圖/翻攝自川普X平台)

▲川普的關稅政策使其盟友受到不小影響。(圖/翻攝自川普X平台)

G7變成「關稅受害者」座談會 加拿大強硬反擊

除了地緣政治問題,G7會議也讓川普貿易政策下的「受害者」們,聚集在一起。獨自面對盟友們不滿的盧比歐,仍堅定捍衛川普關稅政策,表示在關稅問題上,G7應該要理解這是川普為保護美國競爭力所做的「政策決定」。另外美國近期宣布對所有鋼鋁進口徵收25%關稅,導致加拿大與歐盟採取報復性措施。川普甚至暗示可能對歐洲葡萄酒加徵200%關稅,也讓歐洲盟友大為光火。

據美聯社報導,加拿大外長趙美蘭(Melanie Joly)強調,G7應該對美國的貿易政策做出集體回應,並表示「我們不會退縮」;她甚至在會議上直接向盧比歐提出抗議,且在會前明確表示,她將在G7的每場會議上提出川普關稅問題,並協調各國採取反制措施,警告加拿大將尋求歐洲盟友的支持,共同反制美國的貿易施壓。

歐洲國家同樣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感到不滿,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力挺加拿大,並呼籲G7「不要驚慌,要保持冷靜」,暗示各國將採取謹慎但堅定的對策。

《經濟學人》:美國盟友不能再只顧著讓步

針對G7內部的分歧,《經濟學人》分析,美國的盟友正在遭受「美國優先」政策的霸凌,這些國家不能再一味退讓,而是應該尋求更獨立的戰略。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不斷施壓盟友,無論是貿易、軍事還是外交領域,美國的行動已經動搖盟友對其承諾的信心。尤其是歐洲國家開始考慮在國防與經濟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亞洲方面,澳洲、日本、南韓等國則擔心,川普政府是否會在未來的貿易與軍事議題上翻臉不認帳。

加拿大新任總理卡尼(Mark Carney)就警告說,美國正在以掠奪者的姿態覬覦「我們的水資源、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國家」。而亞洲同樣未能倖免,川普總統近日質疑美日防衛條約對美國的價值。盟國如今不得不自問: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他們能確信川普或未來可能的總統范斯(J.D. Vance)會與他們並肩作戰嗎?

遺憾的是,答案是不夠確定。 

這種信心危機同時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對盟友施壓,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價值觀下必然的結果。與俄羅斯或中國等對手相比,美國對盟友有更多的影響力,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的相互依存度更高。

數十年來,加拿大、歐洲及部分亞洲國家信任美國的「超級大國體系」——涵蓋防衛條約、貿易協議、核武保障與美元金融體系——因為這些關係是互利的。但不幸的是,川普卻將這視為一種負擔。川普經濟民族主義的進一步擴張,外國企業正在被迫將資本轉移至美國。現在川普眼前的當紅炸子雞——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甚至表示美國應該退出北約(NATO),雖然川普尚未公開表態支持,但他也未加以駁斥,致使歐洲各國也開始思考一些過去難以想像的風險。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的盟友應該立即行動,讓美國意識到傷害盟友也會對自己造成損害;另外作為一種保險策略,盟友們還需要建立一套與美國「超級大國體系」並行的經濟與軍事架構。最後,美國的盟友應該團結一致,尋求「集體力量」,歐洲需要制定計劃,接手北約的領導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並與日本、南韓在軍事與民用技術領域加強合作,這將有助於規模化運作,並管控盟友之間的競爭關係。即便無法完全取代舊有的自由秩序,這仍將提供一個替代方案。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