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隨著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議題持續升溫,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承諾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策大幅推動化石燃料產業,並抨擊多元、平等與包容(DEI)計畫,使得反ESG聲浪更加高漲。然而,儘管面臨政治與法律挑戰,多數企業並未因此放棄其永續目標,甚至在多個層面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根據Calvert Research and Investments對美國1000家最大上市公司的研究,這些企業正在以創新策略和長期承諾塑造永續未來。

▲百大永續企業以創新與治理應對挑戰,展現永續發展的韌性與經濟效益。(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穩步邁向永續:榜單中的領導者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水科技公司Xylem,憑藉其對環境永續的持續努力,從去年的第15名一躍升至第6名。該公司承諾在2025年前於全球22座主要設施實現100%再生能源與水資源回收目標,並達成零廢棄物掩埋。「我們專注於長期目標,無論是法規變化還是政治干擾,都不會改變我們的永續方向,」Xylem高層Walt Kozlowski強調。
同樣表現突出的Clorox公司則再次蟬聯榜首。這家擁有Burt’s Bees、Glad與Hidden Valley Ranch等品牌的日用品巨頭,將高階主管的薪酬與永續目標的達成緊密掛鉤,以體現其在治理與環境議題上的高度責任感。值得注意的是,Clorox除了在性別薪酬平等方面持續優化,還在產品安全與品質上大幅提升,為業界樹立了標竿。
創新驅動永續:科技與效率的結合
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 Research今年名列第8,其創新的低碳技術為其贏得高度評價。該公司推出的新型低溫蝕刻技術,不僅能精準快速地製造半導體晶圓,還顯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這項技術將每片晶圓的能源消耗降低約40%,並將設備相關排放減少90%,展現了技術創新如何有效促進永續發展。
此外,全球商業地產服務龍頭CBRE Group(排名第11)則通過優化基礎設施與能源管理,展示了可持續發展與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不僅環保,更具經濟效益,我們視這為一個巨大的機會,」CBRE首席永續長Rob Bernard表示。
企業策略面臨反ESG逆風
儘管企業在永續領域的努力成果顯著,反ESG的聲浪卻未曾停歇。共和黨主導的多個州政府及法律機構發起了一系列針對ESG的訴訟,指控企業在決策中優先考量環境與社會因素,可能損害股東利益甚至違反信託責任。例如,密蘇里州總檢察長近日控告星巴克的多元包容政策歧視非目標群體,星巴克則斷然否認這項指控並稱之為「不實」。
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如貝萊德(BlackRock)也因ESG投資策略受到來自多州聯合的反壟斷訴訟壓力。儘管公司否認指控並稱訴訟「毫無根據」,但仍選擇退出全球淨零排放金融聯盟,以避免進一步的法律爭議。
然而,這並未改變企業內部的永續努力。例如,貝萊德CEO Larry Fink近期致信客戶表示:「我們的承諾未曾改變,只是現在我們更謹慎描述這些計畫。」多數公司選擇低調推動其永續發展計畫,減少對外宣傳以避免成為政治爭論的焦點。
國際法規與跨區挑戰:全球企業的應對策略
美國聯邦層面尚未實施強制性環境披露規範,但其他地區正在逐步建立更加嚴格的標準。加州近期通過法律,要求所有大型企業從2024年起披露其碳排放數據,而歐盟則更進一步,要求企業披露人權與環境相關的全面數據。這些法規促使跨國企業在不同地區採取多元化的應對策略,以確保其全球業務符合各地規範。
強化治理與人力資本:永續成功的基石
Calvert的研究強調,治理是企業永續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包括董事會結構、財務責任與高管薪酬在內的治理表現,決定了企業是否能有效應對人力與資源挑戰。例如,剛進榜的工業設備製造商Ingersoll Rand(排名第94),憑藉卓越的員工安全記錄(工傷率低於業界平均72%)脫穎而出,其副總裁Mary Betsch表示:「我們的安全文化來自於管理層對標準化流程的高度重視。」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勞動市場,具備優秀永續發展能力的企業更能吸引頂尖人才。例如,製造軍用及消防車輛的Oshkosh(排名第40)積極參與減少飢餓等社區計畫,並設立基金幫助遭遇災害的員工。其永續副總裁Kevin Tubbs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員工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場所,這同時也是一種長期競爭優勢。」
總結:永續的未來需要持續努力
本次榜單的100家企業,涵蓋從市值僅28億美元的American States Water到3.4兆美元的Nvidia,體現了跨產業的多樣性。這些公司以創新與治理能力為基石,推動永續目標並創造經濟效益。雖然前路充滿挑戰,但這些企業的成功故事證明,永續發展不僅僅是道德責任,更是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