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美烏礦產協議最快28日簽 台學者:川普獲稀土資源可抗中國威脅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最新消息指出,美國烏克蘭雙方已就礦產協議達成共識,美國也放棄最初要求獲取高達5000億美元礦產收益的條件。消息人士透露,這項礦產協議對基輔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烏克蘭希望藉此確保美國的持續支持。礦產協議最快將於28日簽署,屆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將前往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台灣學者鄭欽模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為世界上最大稀土礦產生產國,美國若可與烏克蘭合作,就能讓自己更有能力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

美烏達成礦產協議,澤倫斯基最快將在本週五(28日)赴美與川普會面進行簽署。(圖/翻攝自川普臉書、澤倫斯基X平台)

▲美烏達成礦產協議,澤倫斯基最快將在本週五(28日)赴美與川普會面進行簽署。▲(圖/翻攝自川普臉書、澤倫斯基X平台)

烏克蘭讓步 接受未含安全保障的協議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份協議並未包含烏克蘭原本期待的美國安全保障,也未明確承諾繼續提供軍援,只強調「美國希望烏克蘭成為自由、主權且安全的國家」。烏克蘭官員表示,儘管如此,基輔仍願意簽署協議,因為希望確保美方軍事支持不中斷,並藉此機會與川普討論後續軍援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初版協議原本列出,美國將獲得價值5000億美元(約16.4兆台幣)的烏克蘭礦產利潤作為戰爭援助的補償,這項條件曾讓澤倫斯基遲遲不願簽署。澤倫斯基在24日基輔的會議上表示,烏克蘭可能最後會被迫簽協議,因為他希望能與川普對話。他當時表示,無法接受川普政府一開始所提的5000億美元金額,「我不會簽署需要10代烏克蘭人來承擔後果的協議。」

根據報導,最後雙方達成共識的協議中,美國已放棄5000億美元礦產利潤要求。此外,美烏也將共同持有一個「重建投資基金」,烏克蘭將提供國有礦產、石油與天然氣等資源未來收益的50%(扣除營運成本),該基金將用於重建烏克蘭基礎建設與經濟。

對此,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鄭欽模認為,「其實美烏最終會簽署礦產協議是在意料之中的。」他指出,在國際上,談判過程中互相叫囂,是很常會見到的狀況。然而澤倫斯基的戰略選擇空間有限,他必須把對自己最有利的籌碼發揮到最大效益;同時川普也做出了讓步,這才讓澤倫斯基點頭答應。鄭欽模說:「當烏克蘭有美國所關心的利益所在時,川普為了保護屬於美國的利益,總不能讓烏克蘭處在危險或面臨傷害之中。」

川普近期向莫斯科傾斜的舉動,引發烏克蘭和歐洲盟友的擔憂。(圖/翻攝自KremlinRussia的X平台)

▲川普近期向莫斯科傾斜的舉動,引發烏克蘭和歐洲盟友的擔憂。(圖/翻攝自KremlinRussia的X平台)

川普急推和平進程 歐洲盟友不安   

川普24日曾表示,如果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烏克蘭將需要「某種形式的」維和部隊進駐,並稱普丁對此無異議;歐洲國家先前也表示願意派維和部隊進到烏克蘭。然而,克里姆林宮25日反駁這項說法。川普急著讓俄烏停火而髮夾彎靠攏莫斯科的做法,已讓外界擔憂美國將對俄羅斯做出太多的妥協與讓步,導致烏克蘭與歐洲安全以及地緣政治格局被破壞。

事實上,川普與澤倫斯基的關係近來並不和諧。就在19日,川普才公開指澤倫斯基是「沒有選舉的獨裁者」,甚至稱他的民意支持度接近谷底,質疑澤倫斯基的正當性。而澤倫斯基則反擊,川普活在「假訊息泡泡」中。不過,儘管雙方言辭交鋒激烈,仍在川普特使—退役陸軍中將凱洛格(Keith Kellogg)訪問基輔期間,達成重大突破,推動這項礦產協議向前邁進。

礦產資源成關鍵 烏克蘭期待美援

烏克蘭擁有22種被歐盟列為「關鍵礦物」的資源,包括稀土金屬、貴金屬與工業原料等,其中石墨儲量更占全球20%,對電動車電池與核能反應爐產業至關重要。川普則將這項協議視為美國「收回投資」的機會,強調:「美國納稅人現在要拿回他們的錢,還要額外獲利。」

鄭欽模進一步分析,「在烏克蘭,礦產掌握在寡頭手中,若是美烏合作開採,可以擺脫寡頭、擺脫貪腐,或許以烏克蘭的角度來看,這並不一定是一個完全負面的選項。」鄭欽模補充,美國近年將戰略中心布局在印太,就是為了增加對於中國競爭的力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稀土礦產生產國,美國若是可以和烏克蘭合作,就可以讓自己更加站穩立足之地,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

目前,烏克蘭政府內部對這項協議持正面看法,認為「條件比原先更有利」,並期待透過此協議,以及澤倫斯基和川普即將到來的會面,能爭取川普政府未來對烏克蘭的軍事與經濟支持。隨著澤倫斯基即將赴美,這場關乎烏克蘭未來的談判,也將牽動美烏關係及整體地緣政治局勢的發展。

#川普、澤倫斯基互嗆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