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全球AI大建置讓台股供應鏈即便遭遇美國川普關稅亂流,出貨仍可觀。(示意圖/資料照)隨著美國雲端服務巨擘(CSP)與新興雲端業者加速資料中心建置,AI 伺服器需求持續攀升,台灣系統組裝廠下半年將迎來出貨高峰。法人預期,2025 年下半年 GB 系列機櫃放量,全年出貨量上修至 2.7 至 2.8 萬櫃,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與獲利顯著增長。
第二季多數 IT 硬體廠因新台幣升值影響毛利與匯兌,獲利低於預期,但伺服器相關供應鏈表現相對穩健,包括川湖、勤誠、富世達,以及凡甲、宏致、嘉澤等連接器廠,營利率優於市場預估。法人指出,升值影響屬一次性事件,真正關鍵在於下半年展望,而多數 AI 供應鏈在法說會釋出的營收與毛利預測偏向正面,股價也在財報公布後普遍走揚。
GB300布建加速
CSP 客戶端需求同樣強勁。美國四大雲端業者公布 2025 年資本支出將年增 50%,2026 年則再增 16%,優於市場預期。業者獲利率改善,舒緩投資人對大舉支出壓縮獲利的疑慮。美國 CoreWeave 與荷蘭 Nebius 亦上修年度展望,並預計第四季資本支出將較去年同期大增四倍,反映出 GB300 機櫃布建進度加快。
機櫃出貨數據也顯示轉折。第二季 GB200 出貨約 4,500 至 5,000 櫃,上半年累積達 6,000 櫃。法人預期,隨著測試與良率改善,下半年將顯著放量。廣達與緯創因進入產品轉換期,第三季營收僅持平或小增,但鴻海預估 AI 伺服器營收年增逾 170%,其中 GB 機櫃單季出貨可望達 5,500 至 6,000 櫃,主要來自 Oracle 強勁需求。展望 2026 年,GB200 與 GB300 機櫃出貨量合計有望突破 5 至 6 萬櫃。
傳統消費電子疲軟
相較之下,傳統消費性電子需求仍疲弱。多數品牌預期第三季筆電出貨僅季增個位數,低於過往季節性水準。華碩電競筆電表現相對亮眼,營收季增可望達 5% 至 10%。智慧手機市場則受惠蘋果 iPhone 17 九月上市,推升供應鏈出貨。不過,新台幣升值與關稅壓力使鴻海預估全年消費性電子營收仍將年減 4% 至 15%。
法人建議,AI 伺服器資本支出將成為未來兩年的最大投資主題,台股首選鴻海(2317)、緯創(3231)、廣達(2382)、奇鋐(3017)、富世達(6805)、台達電(2308),美股則看好戴爾(Dell)。不過,須留意 PC 與智慧型手機需求不振、台幣升值,以及關稅帶來的潛在風險。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