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微軟的「碳負」野心:從斯德哥爾摩出發,打造高耐久碳移除市場的全球樣板。
當全球科技巨頭紛紛搶進淨零市場,微軟(Microsoft)再次展現其氣候治理上的領先企圖。近日,微軟宣布擴大與瑞典斯德哥爾摩能源公司(Stockholm Exergi)的合作,將原本330萬噸的碳移除承諾,一舉提高至508萬噸,成為目前全球年交付規模最大的生質碳捕捉協議。這項舉動,不僅是對碳移除技術的信任投票,更反映出微軟試圖透過高耐久碳移除(high-durability CDR)技術塑造「碳負未來」的戰略佈局。

▲碳中和不是終點,微軟選擇以碳移除正面迎戰氣候危機。(圖/永續新聞網)
這場合作的核心,是正在斯德哥爾摩建設中的BECCS(生質能碳捕捉與封存)設施。預計2028年完工,這座價值13億美元的設施每年將可捕捉高達80萬噸的生物源CO₂,封存量甚至超過整個斯德哥爾摩市道路交通的碳排放。
捕捉後的CO₂將由「Northern Lights」計畫協助跨境運輸至挪威北海,進行深層地質封存。這項由Equinor、Shell與TotalEnergies聯手推動的碳運儲聯盟,也正逐步成為歐洲碳捕捉基礎設施的關鍵樞紐。
Stockholm Exergi執行長Anders Egelrud說得直接:「這不只是碳移除交易,更是一個氣候治理產業的起點。」
為何這個協議值得關注?
首先,它證明企業願意為高品質的碳移除付出真金白銀。在眾多碳補償計畫仍存在「綠色漂綠」爭議的當下,微軟選擇支持耐久性封存、且具備監測與可追蹤性的BECCS路線,對市場釋出強烈訊號:高品質碳移除正成為企業減碳策略的核心組成,而不再只是「碳中和」的行銷話術。
其次,微軟此舉也體現其作為「市場建構者」的角色。與Stockholm Exergi的合作並非孤例,微軟僅在過去一個月,就與包括Carba(生物炭)、Living Carbon(碳匯森林)、Fidelis、AtmosClear、CO280(針對紙漿與造紙業)等多家氣候新創達成碳移除協議,總量超過800萬噸。
這不僅是購買碳移除,更是為整個碳移除供應鏈創造需求信心與商業規模。
微軟的下一步,是市場的下一步?
根據微軟的承諾,其將在2030年達成「碳負排」目標(碳移除量大於自家排放量),更在2050年實現歷史排放總移除。這意味著,碳移除對微軟來說,已不是抵消手段,而是一種責任清算與商業前瞻。
而從政策角度來看,這場跨國合作亦為未來的國際碳市場與監理框架提出挑戰與想像:如何確保碳移除的透明性、準確性與持久性?碳定價如何反映其真實成本與環境價值?
當氣候危機不再只是「減少排放」,而是「負碳經濟」的啟動,微軟的佈局無疑為企業氣候策略樹立了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