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林昀萱報導

▲檢調查大罷免「死亡連署」涉偽造文書案,石明謹點出偽造連署書關鍵在於技術問題。(示意圖/資料照)
檢調查大罷免「死亡連署」涉偽造文書案,國民黨新北市黨部與台北市黨部接連被搜索,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昨(17)日被市調處帶走,引發國民黨抗議,黨主席朱立倫發出動員令呼籲黨公職前往北檢外聲援,質疑司法「辦藍不辦綠」。不過,前警察、球評石明謹點出偽造連署書關鍵在於「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的鑑定技術。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罷免死亡連署統計,罷綠有1923件、罷藍則是12件差了160倍。石明謹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檢調到目前為止,辦藍不辦綠?」他點出關鍵在於「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的鑑定技術。首先是這些連署書,不論資料是真是假,都必須有人簽名,簽了名,就會留下筆跡。而筆跡的鑑定,現在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技術,但是原則上要有足夠的樣本,才能夠有效鑑定,而數量越多,鑑定的可信度就越高。

▲朱立倫號召藍營到北檢聲援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人。(圖/記者楊佩琪攝)
石明謹指出,有些人可能以為簽名可以模仿,也可以故意簽得跟原本的字跡不像,但筆跡鑑定其實不在於字像不像,而是在於所謂的書寫習慣,字的外貌可以改變,但是書寫習慣很難改。這些習慣包括了下筆的速度、力道、轉彎的角度、字體的位置分配、相對時移等等。舉例來說,有個人寫字的習慣是,下筆的時候重,到筆劃尾端的時候力道變輕,當他刻意想改變筆跡時,雖然下筆的時候變輕,但是到筆劃尾端的時候可能力量又會更輕,而這個改變力道的比例會跟他原本的習慣是一致的。又例如,有些人寫字左側的字體比較大,當他故意改變寫法時,字體看起來不一樣,但他的字左右分佈的比重,會跟原來的習慣是一致的,或者,有些人寫字轉彎的時候,筆觸會往左下方壓,就算他改變了轉彎的方式或角度,在相對的位置上他的筆觸還是習慣性會往下壓。
書寫習慣可以拿來做筆跡鑑定的有幾十種,透過多個不同的書寫習慣,就算故意寫成不一樣的字體,還是可以透過這些特性,交叉分析出是不是同一個人所書寫。石明謹強調這個鑑定有幾個前提,首先是樣本數要夠,光靠一兩個字體,沒辦法完整分析出一個人的習慣,一般需要二十個以上的樣本,而且是越多越好,發現的習慣類型越多,當然可以交叉參考的點就越多。其次是證偽比證實容易,「也就是說,如果A筆跡跟B的書寫習慣有很多相似之處,也不能說A就是B所寫,但是如果A筆跡完全沒有任何B的書寫習慣,你基本上就可以證明A不是B所寫。」

▲石明謹點出,樣本數是鑑定技術可信度的關鍵。(示意圖/資料照)
石明謹說,上述兩個前提,如果是樣本數夠多,那就書寫習慣就會更容易被比對出來,如果樣本數夠多,例如一百份死亡連署的簽名,都有B的書寫習慣,那要說服檢察官甚至法官,機會就會更高,原本的證偽,就會變成證實。「樣本數,是鑑定技術可信度的關鍵」,偽造一份連署書跟偽造一百份連署書,當然都是犯罪,偽造一份連署書,被揪出造假的機會有,但是要抓到誰偽造的就比較難。但是偽造幾十份,甚至上百份連署書,被抓到是誰偽造的,機會就大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