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從「食物里程」到「有意識的肉類」—— 綠色術語指南,助您做出更環保的購物選擇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日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能夠在日常飲食中做出更環保的選擇,不僅是為了減少碳足跡,也是為了支持可持續農業、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為後代子孫留下更健康的地球。然而,當我們試圖購買更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時,卻往往會遇到各種複雜的綠色術語,讓人感到困惑。

▲從日常選擇開始,讓我們攜手打造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未來!(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2024 年,傳播機構 Fleet Street 與市場研究公司 Trajectory 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不到 50% 的人完全理解「本地種植」或「一次性塑膠」等常見環保概念,而對於「生物多樣性」或「碳抵消」這類專業科學術語,則只有 5% 的消費者 了解其真正含義。這樣的數據反映出,即使人們願意做出更綠色的選擇,卻可能因為資訊不夠清楚,而難以判斷哪些產品或行為真正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為了幫助消費者更輕鬆理解這些環保概念,我們特別編制了一份 「可持續發展詞彙表」,其中解釋了您在購物、外出用餐或閱讀與食品可持續性相關資訊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常見術語。我們希望這份指南能夠幫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為自己與地球共創更可持續的未來。
可持續發展詞彙表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多樣性,包括動物、昆蟲、植物,以及它們所依存的生態系統(例如森林、沙漠、草原或珊瑚礁),以及支撐這些環境的微生物。生物多樣性對維持自然平衡至關重要,若某個物種滅絕,將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物動力農法(Biodynamic)
這是一種帶有精神層面的低強度農業,廣受釀酒師歡迎。與有機農業及再生農業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生物動力農場還會使用 九種特製的發酵處理劑(稱為「製劑」,由天然成分發酵而成)來改善土壤與堆肥健康。除此之外,某些生物動力農民還會依據月相來決定最佳播種與收穫時間。
生物塑膠(Bioplastics)
由可再生植物原料(如玉米澱粉或甘蔗)製成的塑膠,相較於傳統塑膠,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生物塑膠常用於食品包裝,許多產品標榜可分解,但實際上只有在 工業堆肥設施 中才能有效降解,並不適合一般家庭堆肥。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指某項活動、產品或個人對氣候變遷的總體影響。舉例來說,乘坐飛機的碳足跡較高,而選擇當地種植的食物,則可能有助於降低碳足跡。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指某項活動或產品整體而言不會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一家公司可以透過投資植樹計畫來抵消其碳排放,達成碳中和。
食物里程(Food miles)
指食品從生產地運輸到銷售地的距離,通常距離越短,碳排放越少。但有時候,高食品里程並不一定等於較大的環境影響,例如,透過 船運 進口的香蕉,其碳足跡可能比 空運 進口的歐洲水果更低。
食物浪費(Food waste)
指所有被丟棄的食物,其中包括 可避免的食物浪費(例如因過期或未被食用而丟棄的食物)和 不可避免的食物浪費(如果皮、蛋殼)。減少食物浪費不僅能節約資源,還能減少垃圾掩埋場的碳排放。
靈活素食者(Flexitarian)
這類人群主要以植物性食品為主,但仍會偶爾攝取肉類、魚類或乳製品。這是一種平衡健康與環保的飲食方式,能夠有效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
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
該協會為餐廳提供「Food Made Good」認證,幫助消費者辨識哪些餐廳在環保、食材來源及社會責任方面做得更好。此外,米其林綠色三葉草「可持續美食(Sustainable Gastronomy)」標誌,也代表該餐廳在減少浪費、自行種植食材等方面表現優異。
有意識的肉類(Mindful meat)
指選擇可持續來源的肉類,例如 野味 或原本可能被浪費的肉類(如乳製品產業中的公山羊),而避免食用來自密集飼養的動物,以減少環境影響。
天然葡萄酒(Natural wine)
指採用 有機或生物動力農法 種植的葡萄,並使用 野生酵母 進行發酵,不添加人工穩定劑或加工物質。這樣的釀造方式被認為能夠更真實地呈現葡萄品種與產地風土特色。
鼻到尾飲食(Nose-to-tail)
由英國名廚 Fergus Henderson 推廣的一種烹飪理念,提倡充分利用動物的所有可食部位,例如內臟、骨髓與皮,以減少浪費並提升飲食的可持續性。
這份「可持續發展詞彙表」旨在幫助大家更清楚理解各種環保概念,使您在購物、外出用餐或做出消費決策時,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環境更友善的產品與服務。每個人的選擇都能為地球帶來積極影響,讓我們從日常生活開始,一起為更綠色的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