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黨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中國大學出現大量AI科系 未來將擁工程師軍團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中國要靠學歷翻轉社會階級已非易事,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高中生仍拚了命考高考擠進大學,但上了大學還得面臨高失業率的困境。《經濟學人》26日報導,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24年5月的青年失業率為14.9%。為了能順利就業,工程相關科系成了熱門科系,根據中國目前最新可得數據,2022年有36%中國大學新生就選了工程。之所以選擇工程科系,只因中國政府目前的重點領域正是科技與AI發展,學生們出於就業的考量,讓中國未來將擁有一大批「工程師軍團」。

根據中國目前最新可得數據,2022年有36%中國大學新生就選了工程。(示意圖/PIXABAY)

▲根據中國目前最新可得數據,2022年有36%中國大學新生就選了工程。(示意圖/PIXABAY)

中共建國初期 農工業是大學生首選

報導指出,中共政府關注的重點,一直以來都深深地影響教育的選擇。因為中國對大學擁有嚴格的管制,校內的領導階層幾乎都是黨員,大部分的資費來源也是來自政府,而非學費。

在共產黨統治初期,極少數能上大學的中國人選擇的大多是礦業、工程,這兩個科系可以幫助中國推動工業化,而選擇農業科系,則可餵飽老百姓。

私營企業蓬勃 2000年初經濟、人文藝術學生增

到了2000年初,中國私營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學生的選擇性稍微開闊了些,不少人投入經濟或商管領域,研讀工程相關的人數開始下跌,外國語言、文學與藝術的科系開始變得熱門,但現在學語言與藝術的人數又卡關,學生們又回到將工程放到第一志願的年代,因為學生們擔心失業。

工程又回到熱門首選 符合國家發展方向

中共當局的態度則加速學生選填科系的轉變。因為中共非常吃這一味,不少高級官員,包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擁有工程學位(儘管他的學歷仍受質疑)。如今,中共當局更是希望年輕一代的工程師可以支持中國的高科技製造業,像是2023年,中共開始向大學去重新修訂學位計畫,將學程重點放在「戰略性產業」與「技術瓶頸」,去年(2024年)教育部還宣布一項「應急機制」,讓加開新學位的速度可以達到「國家優先」需求。

目前中國已有超過600個與AI相關的大學科系。(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網站)

▲目前中國已有超過600個與AI相關的大學科系。(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網站)

全力拚AI發展 中國有600個與AI相關科系

中共政府的目標就是希望2030年中國能主導AI人工智慧領域,目前中國引以為傲的AI公司DeepSeek,其創辦人是浙江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畢業,該公司許多工程師則來自北京的頂尖大學,像是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在這樣的趨勢下,工程相關學位大量出現,目前中國已有超過600個與AI相關的大學科系。

去年,一些高校開始開設「低空技術」(low-altitude)課程,如配送無人機與飛行汽車,這些都是中共官員們看好的新興經濟增長助力。明年,一些學校將提供醫療設備製造學位,因為中國在這一領域仍依賴美國企業。

為了不失業 中共想發展哪就往哪讀

這些新興學程的報名情況非常激烈,尤其對中產階級家長來說,能念中共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的產業相關科系,就比較不容易失業,因為政府必定會將較多資金挹注在這些產業中。

念那個沒用啦!經濟、人文藝術被拋棄

反之,那些被政府視為「用處不大」的學科,資金正在減少甚至消失。一些大學的管理學或經濟學課程水準不高,原因包括這些科目在中國開設的時間並不長,且也不太被校方重視;人文學科則被認為是「軟性選項」,過去五年,全國已有超過5000個課程遭到取消。

舉例來說,今年春天,上海的復旦大學就宣佈將人文科系的招生比例從總名額的30%至40%削減至20%,以擴大高科技課程並創建新的「創新學院」。去年,四川大學也停招音樂學、保險學與電視學等科系學生。已有兩個省份表態,將縮減英語專業招生名額。還有大學承諾,會取消那些畢業即失業的科系或相關課程。

不只人工智慧 「黨智慧」洗腦課程也大增

雖然人文科學在中國政府眼中沒什麼用,但其中一科受到的關注與日俱增:歌頌黨的科系。有些大學已經開始提供黨史課程,主要在讚頌對中共的統治。過去10年內,中國高校中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從100所激增至1400多所,這些學院提供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當然,所有學院均由黨員營運;這還不夠,至少有10所大學還特別設立了習近平政治思想研究中心,這些課程,至少在可見的未來內,是不太可能被取消的。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吳思瑤、賴瑞隆陪「板橋大刪元」罷團掃市場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