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許多人看見家中長輩「愛睏」就會擔心是否罹患帕金森氏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帕金森氏症是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目前無法根治,因此許多人聽到這個病名都會相當緊張。對此,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列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4個徵兆」,表示如果早期發現並積極介入,許多症狀都可以獲得良好控制。
謝炳賢昨(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根治,所以很多人聽到這個病名就如臨大敵,「還有朋友碰到長輩『愛睏』就非常緊張,就怕得了帕金森氏症!」不過,謝炳賢說,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如果早期發現並積極介入,許多症狀可以獲得良好控制。

▲謝炳賢分享罹患帕金森氏症4大徵兆。(圖/翻攝自謝炳賢臉書粉專)
因此,謝炳賢列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4個徵兆」,提醒民眾若是這些症狀持續存在並且逐漸加重,千萬不要拖延就醫。
1.運動功能障礙
包含動作遲緩、肢體僵硬和靜止性顫抖。可能發現起床變得困難,穿衣扣扣子需要更長時間,或手指出現「數錢」般的節律性顫抖,這些症狀通常從身體單側開始,是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的直接表現。
2.平衡與步態異常
站立不穩、容易跌倒、走路時步伐變小且拖步,甚至姿勢變得前傾。這種「帕金森式步態」反映了大腦基底核區域功能失調,影響身體協調能力與空間感知。
3.神經功能障礙
包括嗅覺減退(超過90%患者在運動症狀前數年出現)、便秘、情緒變化(焦慮、抑鬱)和出汗異常、排尿問題等,這些「隱形」症狀常被忽視,但其實是疾病早期重要信號。
4.睡眠與認知問題
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夢中大喊大叫、肢體激烈活動)、日間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輕微認知功能下降,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提前10至15年出現。
最後,謝炳賢提醒,如果只是偶爾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請先不要太擔心,但如果症狀持續存在且逐漸加重,請不要拖延就醫,因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控制帕金森氏症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