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美國製造概念股能否逆勢突圍,吸引資金卡位值得後續觀察。(示意圖/PIXABAY)
川普掀起全球關稅風暴,無差別式對多國課徵10%至49%不等關稅,讓市場投資人神經緊繃。此舉,不禁讓人聯想只要在美生產,關稅就可減免,美廠似乎成為唯一避風港,也讓一票具有「美國製造」題材的台廠,再度被市場多頭點名為全村的希望,這波美國製造概念股,是否能在這波關稅大戰中,逆勢突圍吸引資金卡位,值得後續觀察。
法人指出,關稅亂局可能重挫大盤,預估指數將回測19000點尋求支撐,但在資金尋找避風港氛圍下,擁有美國製造的台廠仍是焦點。目前,具備完整「美國製造」布局的概念股,法人點名包括台積電、廣達、鴻海、台達電、緯創等個股。
其中,緯創(3231)近期動作頻頻,不僅,宣布以3億美元在德州新設廠,並再砸4500萬美元,強化旗下美國子公司Wistron InfoComm(USA) Corporation的營運能力,後續更不排除再擴建規模,成為法人點名有機會翻身的低基期潛力股。
鴻海(2317)則鎖定AI伺服器組裝生產,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已於德州、墨西哥進行AI伺服器相關製造,主要服務NVIDIA、AMD等大廠客戶,看好AI、電動車需求推升製造能力,將持續增加在美投資金額。鴻海集團陸續加碼美國製造,日前,鴻海代子公司Ingrasys Technology USA Inc.公告,斥資1.42億美元(約合47億元台幣),取得德州休士頓土地及廠房,以因應營運需求。
台達電(2308)去年也宣布投資2.09億美元(約台幣68億元)在美設研發中心及F2廠區,擬在美國德州擴大研發及製造;該廠預計三年內完工,專攻資料中心與電動車充電方案;另也斥資1200萬美元取得美國不動產,規劃作為公司宿舍,顯示深耕美國市場的決心。
市場關注的台積電(2330)則因扮演先進晶片主要製造者角色,董事長魏哲家日前進白宮,答應川普投資總計達1650億美元,於美國再蓋三座晶圓廠,不過,法人也指出,後續還是得關注川普對台灣的半導體相關政策,包含台積電赴美投資進度、台積電是否注資Intel廠房,進一步祭出限制條款或加徵關稅等,因為這些因素都將壓縮台積電毛利。
代工個股鴻海、廣達、緯創等,已展開「美國製造」佈局多年,法人指出,廣達(2382) 已擁有兩座工廠可隨時擴產,過去兩年廣達的海外擴產 幾乎都集中在美國,目前在加州、田納西州都設有工廠,可依據客戶需求擴產,廣達並強調「我們的壓力比較小」。
「美國製造」似乎將成為此波關稅戰下的護身符,也為部分台廠打開轉型與營運契機。但法人提醒,整體大盤仍將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所壓抑,短線操作仍需留意風險,尤其在政策變動頻繁的敏感期,更需謹慎佈局。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