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新手媽急性心肌梗塞 護理師視訊寶寶助生機!醫護搶命幫一家團圓
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新手媽媽在加護病房使用氣管內管奮戰,想努力活下來和家人還有剛出生的女兒一家團圓。(圖/豐原醫院提供)
真的是讓人動容的母愛和敬佩的醫療團隊!現年22歲的小玉(化名)今年初生下可愛的寶寶,一家人本來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豈料就在孩子近滿月前,小玉突然感到胸悶、胸痛甚至呼吸困難,家人見狀驚慌不已,先生馬上將她送往豐原醫院急診。經診斷,小玉為急性心肌梗塞,情況相當危急,急診醫師立即啟動緊急機制。最後,經醫療團隊的救治還有母愛的力量,小玉成功被救回,住院2週後出院一家團圓。
22歲的小玉(化名)在今(2025)年2月底剖腹產生下可愛的寶寶,成為新手媽媽,本來全家人幸福快樂地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但就在接近滿月時,小玉的身體突然出現異狀,她感到胸悶、胸痛甚至還一度呼吸困難,家人見狀都覺得非常擔心,先生則二話不說帶著太太直奔豐原醫院急診。小玉送到豐原醫院急診時,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情況危急且不太樂觀,急診醫師立即啟動緊急機制,心臟內科團隊迅速進行心導管手術,並以氣管內管維持呼吸。
▲雖然媽媽躺在病床上,但護理師仍到加護病房評估媽媽乳房狀況並協助擠奶。(圖/豐原醫院提供)
術後小玉病情仍不太穩定,因此被轉入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在與死神拔河的過程中,小玉的丈夫,除了擔憂太太的病況外,還得一人照顧家中的嫩嬰,雖然是新手爸爸,但在這艱難的時刻,他努力穩住陣腳,想著照顧好孩子,等待著愛妻恢復出院後一家團圓。
許多人肯定會很納悶,年紀輕輕怎麼會心肌梗塞呢?豐原醫院婦產科張崑敏醫師解釋道,懷孕期間心臟負荷量會增加30%至50%,即使無心臟病史的產婦,仍有1%至4%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栓塞或心肌梗塞等。醫師建議,高風險妊娠產婦應在產後6個月內應進行心臟超音波、周邊動脈疾病篩檢、心血管相關風險篩檢及心電圖檢查,以確保心血管健康。
豐原醫院全力以赴守護生命安危,不僅拯救了小玉,也協助寶寶入住嬰兒室,主動承擔照護的重責大任,與小玉一家人共同面對病魔的挑戰,過程中急診、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婦產科、兒科、護理科、放射科、檢驗科、心理師及社工團隊密切合作,提供完整醫療與關懷。最讓人動容的是,在小玉和寶寶母女分離的情況下,護理師們透過視訊和照片,讓小玉在病床上也能看到寶寶,而這母愛也成為她努力生存的最大動力。
▼▲(上圖)病患先生與加護病房醫療人員共同製作寶寶照片為媽媽祈福加油,希望能順利度過難關;(下圖)病患與先生跟寶寶三方一起視訊互動,也感謝醫護人員積極搶救媽媽,讓一家人可以團聚。(圖/豐原醫院提供)
除了疾病生命搶救外,醫護團隊更進一步協助產後調養,幫助家人適應產後家庭的變化,包含護理師們主動至加護病床旁協助臥床不便的小玉擠奶,確認產後復原情形等。經過10天的抗戰後,小玉的病情終於趨穩,成功轉入一般病房。這過程中,還有一件事讓人非常感動,那就是住院期間護理師們輪流充當「奶媽」,悉心照顧寶寶,確保嬰兒健康成長,維繫產後家庭功能與角色適應。
產嬰室嘉玲護理長提到,婦女經歷孕產期及生產後,在轉變母職角色及家庭功能可能出現適應困難,導致情緒起伏也就是「產後低潮(baby blues)」,有憂鬱、焦慮或容易莫名哭泣等情緒症狀,如果症狀持續2週以上,「產後憂鬱」的可能性了,台灣約有兩成產婦會罹患產後憂鬱症,生產過程歷經生活壓力事件、高危險妊娠、育兒壓力或社會支持系統不足都是造成憂鬱的相關因子,因此提高敏感度主動關懷身旁產後婦女,必要時可以透過衛生福利部1925安心專線或孕產婦關懷專線0800-870-870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提供更專業的協助。
▲經醫療團隊積極搶救下,病患於第3天恢復清醒,心急想見寶寶的她,護理師協助安排視訊讓母女互動。(圖/豐原醫院提供)
經過醫療團隊與家屬的共同努力,小玉住院2週後終於康復出院,與家人和寶寶團圓。這場驚心動魄的生死交戰,最終畫下溫暖句點,不僅見證了醫療奇蹟,也展現醫護團隊的專業與愛心,讓生命得以延續,還有看見母愛的偉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