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不合?川普回鍋3個月 晶片巨頭沒一天好日子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雖未見客戶行為改變,但對關稅政策仍將審慎觀察調整策略。(圖/資料照片)
川普再度上任美國總統已滿三個月,這段期間,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消化「川普2.0」政策帶來的不確定衝擊,尤其關稅變化更成為壟罩整體晶片產業的一大陰影。
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日前召開第一季財報說明會,董事長魏哲家指出,目前尚未觀察到因關稅變動而導致的客戶行為改變,公司全年營收成長預期也維持不變,估計將介於20%至30%之間。不過他也強調,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仍在,公司將持續審慎因應調整營運策略。根據財報資料,台積電第一季營收達8392.54億新台幣,年增41%;淨利達3616億元新台幣,大幅超越市場預估的3467.6億元,年增近60%。
目前台積電全球產能有超過85%仍集中於新竹、台中及台南等地,美國則為其最大出口市場,占總營收比重達六成。川普任內持續強化關稅壁壘後,台積電陸續加大赴美建廠投資。除了在拜登任期內接受白宮提供的66億美元補助,並於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1650億美元建設六座晶圓廠,川普上任後,台積電更於3月宣布追加1000億美元投入,再建五座工廠。魏哲家在財報會中也透露,未來將有30%的2奈米晶片產能由美國負責生產。目前該製程已進入量產倒數階段,預計下半年啟動,年底產能目標為5萬片。三星、英特爾亦將同步在年底展開2奈米晶片量產,另有日本新創Rapidus則規劃2027年起量產。
不僅是台積電,歐洲晶片設備巨頭ASML也面臨相同挑戰。ASML執行長傅恪禮在本週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川普政府加徵關稅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目前尚無法精確評估衝擊規模;財務長戴厚杰則指出,美國對ASML的四大影響包括整機輸美價格、零組件進口、在美製造的零件取得,以及他國可能對美製產品加徵關稅。ASML第一季營收達77.42億歐元,年增46.4%,淨利為23.55億歐元,年增92.4%。其中韓國市場占比最高達40%,中國大陸則由先前的40%高峰回落至約25%,美國與台灣市場各占約16%。
在AI晶片領域,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則於本週突然現身北京,據央視新聞報導,此行應中國貿促會之邀,並於人民大會堂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就在他來中國前一天,《財經》披露美國商務部通知輝達,其為中國市場特供的H20 AI晶片將被納入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對此,黃仁勳向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坦言,美方加強管制已對輝達造成重大影響,惟公司將持續優化產品以符合法規,堅定服務中國市場。
根據輝達2025財年財報顯示,公司收入以美國市場為主,占比47%,中國為13%,台灣地區約1.4%,新加坡與其他地區則占38.6%。隨著川普政策逐步推進,全球晶片巨頭正同步調整腳步,迎戰日益複雜的全球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