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難躲關稅衝擊!美國科技公司必受影響 AI龍頭地位不保
編譯連國程/綜合報導
川普的對等關稅衝擊全球市場,接下來還恐將影響美國在AI競備賽中的龍頭地位,《金融時報》引述科技業主管、供應鏈專家跟分析師的分析,全球貿易戰可能會提升美國半導體製造廠跟AI研究中心的營運成本,衝擊OpenAI、Google跟微軟等科技公司的競爭力。
▲分析師表示,半導體恐怕難躲關稅衝擊。(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半導體顧問公司分析師孔多札拉(Sravan Kundojjala)向《金融時報》指出,「川普關稅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可能影響美國在AI競爭中的主導地位」。Meta、Google、微軟及亞馬遜等公司都喊出,要在2025年投入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支持發展AI的基礎設施,專家警告,隨著關稅衝擊全球AI供應鏈,這些科技公司致力於發展AI的努力將面臨不確定性。
半導體跟晶片目前仍享有關稅豁免,然而《金融時報》引述分析師表示,光是對中國的145%關稅,就會使美國製造廠跟建造AI中心的成本,每年增加逾110億美元(約新台幣3578億元)。白宮日前宣布,要針對半導體跟晶片展開國家安全貿易調查,雖然目標是要在5月7日前完成並公布稅率,但專家認為可能來不及,繁雜過程甚至可能需耗費270天,川普14日在社群平台上發文坦承面臨困境,也說白宮團隊將仔細檢視半導體跟電子供應鏈。
分析師指出,要單獨針對半導體零件課稅確實有難度,因為大多零件進口到美國時,已經被製成手機或筆電的顯示核心,供應鏈資料分析平台Z2Data執行長阿瑪德(Mohammad Ahmad)向《金融時報》表示,大部分的顯示核心進口到美國時,裡面都已經包含來自不同國家的零件,「即便顯示核心沒被課徵關稅,但在製造過程中,若有零件被課稅,還是會提升成本」,況且半導體產品種類多元,供應鏈很難躲過關稅衝擊,這恐怕是川普始料未及的。
亞馬遜的台灣晶片供應商向《金融時報》表示,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的第一時間,亞馬遜就要求他們降價,因為雙方都知道,台灣供應商將晶片移至美國生產,至少需要花上好幾年。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格茨(Geoffrey Gertz)表示,川普政府還來得及解決AI產業面臨的風險,只要妥善運用貿易政策及修訂稅法等方式,就能降低進口半導體為國安帶來的風險。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