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模具產業共學圈:AI浪潮下,從「黑手」變「活水」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模具,這項日常產品底層的關鍵基礎技術,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無論是多變的關稅風暴、難以預測的貨幣波動,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劇烈重組,台灣模具產業供應鏈共同的關鍵挑戰是:如何在巨浪中穩固既有商業模式,並尋求轉型,跨入高值化市場以提升獲利。
 

為提升模具產業的未來競爭力,模具公會積極打造共學平台,期許透過知識賦能、AI轉型及服務加值,共同挑戰高值化市場,驅動產業轉型與獲利成長。(照片來源/ITRI)

▲為提升模具產業的未來競爭力,模具公會積極打造共學平台,期許透過知識賦能、AI轉型及服務加值,共同挑戰高值化市場,驅動產業轉型與獲利成長。(照片來源/ITRI)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為協助產業持續升級、增加企業韌性,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攜手,特別規劃了「2025模具產業系列課程」,超過50位來自模具產業上下游的經營決策層響應參與,為這場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戰役,開啟了全新篇章 。

在首堂課程上,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致詞時表示,「這或許是最壞的時代,但透過知識賦能、AI轉型與服務加值,我們將逆轉為模具產業最美好的時刻。」他指出,透過AI創新與轉型,能整合過去分散的任務環節,更能藉由流程創新,提供客戶更全面、更智慧化的服務,進而提升客戶的依賴與合作深度,這番話為在場學員們注入了強心針。
 

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強調,在全球經濟版圖重塑之際,模具業者應將重心從單純技術調整,提升為以客戶為導向的策略思維。透過拉高客戶依賴度與合作深度,企業方能逆勢突圍,成功轉型。(照片來源/ITRI)

▲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強調,在全球經濟版圖重塑之際,模具業者應將重心從單純技術調整,提升為以客戶為導向的策略思維。透過拉高客戶依賴度與合作深度,企業方能逆勢突圍,成功轉型。(照片來源/ITRI)

首堂系列課程以「從在地深耕到全球布局——模具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雙引擎」為主題,特別邀請臺北市立大學教授郭建良擔任講師。郭教授從模具產業的全球產值切入,引導學員們重新掌握市場需求、競合態勢、企業布局與價值創造的方式 。

面對國際多變的經濟規則,郭教授分享了KANO分析法這項「神器」,幫助業者盤點出何為真痛點、何為虛假關鍵。他巧妙地引用「釣魚池的故事」,展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與價值主張,啟發企業思考如何透過創新來吸引顧客並創造營收。郭教授也提醒業者,必須擴充思考的寬度與廣度,並以「行銷短視症」的警示告誡學員:如果只看到眼前的產品或服務,卻沒有看見顧客真正需要的「解決方案」,那麼就容易陷入成長停滯的困境。

工研院湯寶貞副組長也在課程中提出觀察:「在大變動時代,企業要拿訂單,絕對不只是把產品做好,追求技術升級的同時,也必須同步強化企業五管(產、銷、人、發、財),才能做到真正永續!」這句話點出了模具業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需全方位的管理提升。

一場講堂的結束,從來就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實踐與精進的開始!「2025模具產業系列課程」後續也將持續推出組織轉型、產業轉型、客戶關係經營等一系列主題課程,透過產業共學,期許共同打造模具產業的全新面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