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紅色加工肉品如火腿、鹹魚、臘肉與香腸,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若與含胺類的食物一同食用,可能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圖/PIXABAY)
許多研究證實,飲食與癌症息息相關。無毒教母譚敦慈提到,有些加工食品會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了防腐,若與胺類結合,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另外,蔬菜類也要特別注意,目前多施以氮肥,恐有硝酸鹽殘留,但民眾不用過於擔心,使用前洗乾淨即可。
譚敦慈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表示,中研院一項研究發現,罹患肺癌可能和飲食有關,有些加工食品會添加亞硝酸鹽,大多是紅色的加工肉品,例如火腿、鹹魚、臘肉、香腸,主要用於防腐,若未添加,可能滋生肉毒桿菌,食用後恐引發中毒。
譚敦慈指出,許多農民近年來普遍施用氮肥,所以紅白蘿蔔、深綠色蔬菜、香蕉、芹菜、韭菜,或是泡菜,其實都有硝酸鹽殘留,不過民眾不必過於擔心,蔬菜中的硝酸鹽經過清洗後,可去除約15%,經川燙並將煮水倒掉,約可去除40%,大幅降低攝入量。
譚敦慈進一步說明,除此之外,陽明交大研究發現,吃了含硝酸鹽的食物,會使體內的一氧化氮上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多吃蔬菜對健康的影響是「利大於弊」,需特別注意的是紅色加工肉品,吃這類食物時,避免同時吃含有次級胺的食物。
譚敦慈解釋,硝酸鹽本身無毒,但在特定條件下(如高溫)與胺類反應,可能形成亞硝胺,具有致癌潛力,胺類則包含生鮮海產、熟成硬起司等。而夜市常見的烤香腸與魷魚,香腸中的亞硝酸鹽若與魷魚中的胺類結合,經高溫烹調後可能產生亞硝胺,食用時應特別留意。
▼中研院研究:「食物含1成分」與肺癌相關:眾多家常菜上榜「泡菜+海鮮」恐是地雷(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