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6大怪蟲】你認識這些「室友」嗎?3億年活化石、移動水泥入列

生活中心/柯美儀報導

在家裡你可能還有一群「室友」,某些小傢伙正悄悄和你共享這個空間,牠們或許潛伏在衣櫥深處舉辦派對,或在浴室排水孔旁閒晃探險,甚至半夜溜進廚房偷吃你的零食。這些不請自來的小傢伙動作敏捷、行蹤詭秘,但其實無所不在,你知道牠們是誰嗎?

6種家居小昆蟲,你喊得出名字嗎?(圖/右下-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其餘-嘎嘎昆蟲網提供)

▲6種家居小昆蟲,你喊得出名字嗎?(圖/右下-翻攝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網站,姚美吉博士;其餘-嘎嘎昆蟲網提供)

隱藏在衣服、書本的生存高手「衣魚」

衣魚是一種體型小、沒有翅膀、呈銀灰色的昆蟲,因為外型像條小魚、行動敏捷得像在游泳,因此得名「衣魚」。牠們最愛躲在陰暗、潮濕又少人打擾的地方,例如衣櫥角落、書架後方、甚至是浴室地磚縫隙中。

雖然衣魚不會咬人,也不傳染疾病,但牠們卻會吃掉你喜愛的東西,像是書本的紙張、衣服的纖維、甚至一些含有澱粉的食物包裝。尤其當你發現衣物上出現不明小洞、書頁被啃咬時,很可能就是牠們乾的好事。

衣魚最愛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衣魚最愛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本身是生存高手的衣魚,可以在不進食的情況下存活300天,生命力強大。而且成蟲可存活3、4年以上,算是很長壽的昆蟲。不說您不知道,牠們已在地球上生存3億年之久,是活化石!衣魚習慣在夜間活動,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且因成蟲的壽命極長,能持續產卵,所以保持室內空間明亮、乾燥,才可以減少牠們出現的機會。想要防蟲防黴,珍貴衣物在收藏前一定要確實清洗,再以紙或塑膠袋包好。衣櫥、書櫃放置樟腦丸,也可以阻止衣魚活動繁殖。

靜悄悄的衣物殺手「衣蛾」

家中的浴廁、衣櫃、壁角、木門常見到的「移動水泥塊」,湊近一瞧原來是一隻蟲拖著「布袋」在閒晃,這種詭異的昆蟲叫作「衣蛾」。別看牠小小一隻、飛得不快,衣蛾可是在衣櫥裡搞破壞的高手。

真正讓人頭痛的不是會飛的成蟲,而是牠們的幼蟲,衣蛾幼蟲專門取食衣服毛料、書籍文物、標本蒐藏等物品,牠們會躲在衣服折角、縫隙或抽屜角落,默默啃食你的心愛衣物,一不留神,就可能留下一排排小洞。此外,牠們也吃其他昆蟲屍體、人類皮屑、毛髮。

喜歡你的皮屑和油脂的衣蛾。(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喜歡你的皮屑和油脂的衣蛾。(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衣蛾喜歡陰暗、不通風的環境,尤其對堆積許久、沒穿過的衣物特別感興趣。當你翻出一件毛衣卻發現被咬得破破爛爛,那多半就是牠們留下的「作品」。

想殺死衣蛾最快的方式是電蚊拍,由於牠們的飛行能力和浴廁常見的蛾蚋幾乎一樣爛,不像蒼蠅那般迅捷,也不會像蚊子那樣忽然間神隱,因此民眾可以輕易用物理方式殺死牠們,無須出動化學藥水或殺蟲劑,以免傷敵七分自損三分。

浴室、排水孔周邊的常客「蛾蚋」

蛾蚋看起來像迷你版的飛蛾,身體黑黑的,近看有點毛茸茸,而且飛行能力奇差、常常貼著牆壁一動也不動。這種小飛蟲就是蛾蚋,又被稱為「水蛾」、「下水道飛蚊」,是浴室、排水孔周邊的常客。

蛾蚋喜歡潮濕、有機物堆積的環境,例如排水管內壁、地板縫、洗手台下水口,牠們會在這些地方產卵,幼蟲則靠吃水垢和有機髒污維生。雖然牠們本身不會叮人、也不會傳染嚴重疾病,但出現太多會讓人感覺環境髒亂,甚至影響空氣品質。

常出現在排水管內壁、洗手台下水口的蛾蚋。(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常出現在排水管內壁、洗手台下水口的蛾蚋。(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蛾蚋的成蟲常從化糞池、污水池、排水溝、排水孔下方跑出,視覺觀感很噁,甚至會散播病菌。蛾蚋的存在,多少代表著一個地方不是髒就是潮濕。蛾蚋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主要生活在下水道或水管壁上,以腐朽污穢的有機物為食。由於牠們孳生自骯髒的排水管、排水溝,全身還覆滿密細毛,容易攜帶病菌和病原體飛到室內,下次看到牠們記得別赤手拍打,因為牠們的身上特別髒。

防治蛾蚋最根本的方法是保持環境清潔、乾燥,浴廁若經常出現蛾蚋,一定要注意衛生並保持通風。想要清除成蟲,使用電蚊拍就很有效,一般居家不建議用殺蟲劑防治,可能對寵物或幼童造成不良影響。想要馬上杜絕蛾蚋生長並不容易,建議民眾改裝可關閉式的排水孔,可以有效阻擋牠們進入我們居住的空間。

其實不是蚊子!「小黑蚊」紗窗也難擋

小黑蚊雖然只有一粒芝麻那麼大,卻能讓人癢到抓破皮、懷疑人生。小黑蚊並不是蚊子,牠正式的名稱是「台灣鋏蠓」(又俗稱黑微仔、烏微仔、小金剛),是一種吸血昆蟲,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小黑蚊體長約1~1.4公釐,喜歡吸人血,人體被叮咬會奇癢無比,嚴重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幼蟲通常生長在竹林、草皮、樹林中長有藍綠藻類的地方,並以青苔為食。雌成蟲好吸人血,作為哺育卵的營養品;雄成蟲則以吸取花蜜為生。

小黑蚊多半出沒在台灣的山區、郊外,特別是草叢、樹林或潮濕的陰影處,但現在越來越多也出現在都市、住家陽台或公園綠地。牠們不像一般蚊子會發出嗡嗡聲,也不像蚊子那麼容易被拍到。牠們悄悄地停在你皮膚上,叮一下就飛走,完全不留痕跡,直到過幾分鐘,你開始抓癢抓到懷疑人生,才發現自己「中獎」了。

小黑蚊叮人奇癢無比。(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小黑蚊叮人奇癢無比。(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皮膚科醫師林政賢指出,雌性小黑蚊吸血時不會像一般蚊子一次吸飽就閃人,而是一次吸一點血,分多次吸,吸血高峰約落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根據研究,小黑蚊不會攜帶傳染病,僅屬騷擾性昆蟲。林政賢說,雌成蟲吸飽血後才會產卵,所以會依據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來決定攻擊的對象。一般來說,體溫較高或有散發香味者,較容易被攻擊。因此,處於生理期的女性或是塗抹香水者比較容易被叮咬。

在被小黑蚊叮咬後,會產生大量極癢的紅色丘疹,經常讓人癢到睡不著。林政賢建議冰敷患處,或是塗抹涼性藥膏、藥水(例如薄荷、痱子水、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可暫時減輕搔癢感,等待病程自然結束。衣著方面,可以穿寬鬆一些,讓自己待在涼爽的環境,癢感比較不會加重。如果已經癢到影響生活品質或睡眠,建議就醫治療,搭配口服藥和外用藥來緩解症狀,切忌抓到破皮流血,以免形成永久性疤痕,嚴重者恐誘發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

「搖蚊」看起來像蚊子,不吸血卻常被打死

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頭上跟著一團密密麻麻的蚊子,彷彿在開趴,你走到哪牠們就跟到哪,十分嚇人。搖蚊常常被誤認成蚊子,但其實牠們根本不咬人、不吸血,只是長得太像,加上老是在人面前飛來飛去,才讓人誤會牠們是「壞蚊子」。

雖然牠們不叮人,但大量出現的時候確實會讓人困擾——牠們會卡在窗戶、燈具,甚至飛進嘴裡、眼睛裡(超崩潰),也可能引發過敏或氣喘等問題。日落時刻常能見到搖蚊「大鍋炒」,數量一多看起來像黑煙或是一根追著人跑的「蟲柱」。不過民眾若目睹此景完全不用害怕,因為搖蚊根本沒空理人,全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

搖蚊外觀神似蚊子。(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搖蚊外觀神似蚊子。(圖/嘎嘎昆蟲網提供)

搖蚊喜歡聚集在水邊或有光源的地方,像是湖邊、河畔、公園燈下,或你家陽台的燈管下也是牠們的最愛。牠們飛行時會成群結隊地在空中「搖啊搖」,像是開舞會一樣,這也是牠們名字的由來。

和一般的吸血蚊比起來,搖蚊的體型比較纖弱瘦長,口器退化無法吸血,觸角上布滿細毛,而且休息時會舉起前足不停搖動,故名搖蚊。搖蚊體色多樣,呈現白、黄、淡綠、黑等不同顏色。成蟲一般不取食,頂多攝取少量含有糖分的液體,壽命僅短短數天。雌蟲在水面產卵,卵至成蟲約47天,幼蟲呈現紅色,俗稱「紅蟲」。

食物櫃裡的偷吃鬼「菸甲蟲」

別看牠個頭小、動作慢,菸甲蟲其實是廚房裡的隱形大胃王!牠們常常現身存放食物的廚房、倉庫等,會飛但行動力不強,有堅硬的外殼還會「假死」。常常有人想直接用手指捏死牠,第一時間卻捏不死,得出動指甲用力擠壓才能得逞。這種微小的甲蟲體長只有約2~3毫米,紅棕色的外表加上圓圓的身形,常常讓人一開始以為是灰塵或咖啡渣。

根據農業害蟲智能管理決策系統的資訊,菸甲蟲普遍分布於全世界的積穀倉庫及居家環境,在菸葉、蒜球、花生、餅乾、飼料、乾果、油料種子、乾椰子肉、麵粉等物品中不時可見到牠們的身影。牠們鑽進包裝裡產卵,等你打開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一窩成蟲在裡面開趴,讓人瞬間食慾全失。

菸甲蟲面對威脅懂得裝死。(圖/資料照)

▲菸甲蟲面對威脅懂得裝死。(圖/資料照)

菸甲蟲屬於次級害蟲,幼蟲主要為害貯榖,最多可以耐餓10天,溫度低於15.5度甚至可「關機」進入休眠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到了成蟲階段則不吃固體食物,面對威脅會裝死,有飛行能力,晚上活動力較強,白天或光線強烈時則不太活動,常遭遇人類毒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