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堅持手繪,畫風純樸卻觸動人心。(圖/翻攝IG)
近日網路上出現大量使用ChatGPT生成的「吉卜力風」圖片,網友玩得不亦樂乎,紛紛用些AI生成的圖片並非對宮崎駿的致敬,不過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認為,這種現象與宮崎駿對人性「不完美」的堅持背道而馳,「不是致敬,是消滅」。
李忠憲在臉書表示,由於近日被AI生成的吉卜力風格圖片洗版,他再度觀看了宮崎駿的經典作品《風之谷》。他回憶起當年同學談論那些他錯過的「養眼鏡頭」,並認為宮崎駿本人看到這樣的AI生成現象應該非常不開心。

▲ChatGPT推新功能,網友用黃仁勳簽名照片大玩吉卜力風AI圖。(圖/翻自X平台)
宮崎駿過去的紀錄片中曾表達過對AI生成動畫的厭惡,認為這是對生命的侮辱。李忠憲指出,宮崎駿的作品核心始終關注人性、生命和情感,而非冷冰冰的「機器模仿」。他引用宮崎駿曾經說過的話,「電腦動畫缺乏的是『失敗』,而失敗是讓角色成為人的關鍵。」

▲球員陳子豪請AI畫吉卜力風格,結果變成隊友鞏冠,笑翻網友。(圖/記者劉彥池攝影/翻攝自陳子豪IG)
身為電機系教授的他,十分認同宮崎駿對AI圖像的看法,雖然AI能生成完美對稱和無瑕疵的圖像,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微妙的不完美。他認為這是人工智慧方便、快速,可怕之處在於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合作消滅了吉卜力,「我覺得未來沒有宮崎駿了!」

▲宮崎駿最新力作《蒼鷺與少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圖/翻攝自X)
貼文一出後,引發網友共鳴、獲得萬人按讚,網友紛紛留言「坦白說,那些宮崎駿風格的改圖,我看得很反感,吉卜力的風格被徹底標準商品化」、 「說來也諷刺,人們曾致力於追求完美,最後完美回過頭來消滅人類」、「「每次看到AI生成的圖,都有種不自然的感覺,應該就是宮崎駿説的缺乏人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