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種族歧視問題困擾美國許久,儘管現今人權高漲,也出現第一任非裔總統,由於歧視而造成的衝突至今仍難以解決,所以科學家構思出一套方法,試圖從小孩子去著手,希望能透過感知去降低社會的偏見。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最新研究是發表在7月的《發展科學(Developmental Science)》雜誌,主持人奎恩(Quinn)與中國的研究合夥人使用非裔與亞裔的臉部圖像,並將這些圖像混合,這些圖像的臉部表情有些是愉悅的,有些則是嚴肅的。

▲一名小孩高舉反種族歧視的標牌(圖/攝影者Tim Pierce, Flickr CC License)
當研究人員將這些圖像給4到6歲的中國孩童看時,這些孩童將愉悅表情的圖像認定為亞裔的,而將嚴肅的表情認定為非裔的;科學家們想看到孩童們的無意識種族偏見是否會被打亂,於是他們又展示了5位最年輕的非裔相片並個別給予姓名,重複這個過程直到孩童們能區別個別臉孔的姓名為何。
當受試孩童再次看這些圖像時,可以發現歧視的感知已經大幅下降,奎因表示:「讓孩童們回應這些個別的臉孔只需要15到30分鐘的時間,而這也做出了一個顯著的差異,顯示出社會偏差具有(視覺)感知成分,而這是可以被破壞的。」

▲(圖/攝影者woodleywonderworks, Flickr CC License)
奎因也在進行其他相關的研究,在另一項研究中,他試圖從高加索嬰兒中去探索,藉此了解,這些孩童在幾歲時會開始形塑對不同臉孔種族偏差的感知。
對於這項研究,有網友表示不甚認同,他們認為小孩與同種族的族群玩在一起是因為較為熟悉、親近的緣故,而非對不同種族感到優越感,並說明稱小孩有種族歧視簡直是太過荒謬。(整理:實習編輯辛軍霖)
https://www.facebook.com/se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