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慧美、江文賢、甘涵仁/台北報導
冷氣團發威,北部低溫來到12度,下禮拜二還有寒流報到,暖暖包這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只是暖暖包原理都是用鐵粉及食鹽製作而成,但是不同牌子效果也不一樣,抽樣了市售三個牌子,溫度上就有些微差距。

天氣冷颼颼,暖暖包搓一搓握在手心,身體馬上暖和,只是品牌這麼多,到底要怎麼挑?左邊貓熊圖案的牌子,溫度馬上有變化,上升5度,另外兩款增溫幅度則是只有3度左右。


半小時過去,三個品牌溫度都明顯變高,高溫都超過55度,而且會越放越熱,不過暖暖包到底要用在身體哪個部位?網路謠傳放在心臟上頭最暖身。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有些民眾比較敏感,容易造成我們說一個心因性的休克,所以我們建議民眾盡量用這個暖暖包,貼附在我們心臟的位置,盡量在四肢周邊,或是說在我們身體脂肪層比較厚位置。」
醫師提醒用暖暖包最好隔個布料,才能用得安全,不過市售暖暖包都是一次性,用過就要丟,現在越來越多人動手DIY,把紅豆裝進布袋,放微波爐加熱能保溫2小時以上,而且能夠重複使用,環保又省荷包。(整理:實習編輯施郁韻)